
用心用情扶真貧、一心一意盡全力。四川農行人的扶貧答卷,用兩個詞概括:初心與擔當。
一路淬煉,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這些脫貧攻堅精神已內化為四川農行人奮進的精神密碼。
2015年以來,四川農行人始終堅持把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農總行扶貧工作部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堅持目標引領,突出問題導向,探“貧”因,究“困”境,精準創新突破,全力攻堅克難,以黨管銀行的政治擔當、以服務“三農”銀行的使命情懷,為全省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陳建宏 范君 徐爽 楊光/文
扶真貧 走最難的路,拔最窮的根
四川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獨特的自然、氣候、生態、文化條件,讓這些區域的旅游、水能、特色農業等資源富甲天下,但經濟的貧困與資源的富集反差強烈。
在金融扶貧路徑中,四川農行人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路:針對不同貧困的成因,一地一策、一企一策、一戶一策,通過為脫貧事業注入資金活水,助推貧困群體持續穩定脫貧。

農行信貸支持的升鐘水庫灌區二期工程(嘉陵段)趙子河水庫風貌。(農行南充分行供圖)
因此,農行四川分行確定“1+ 4+N”的精準扶貧戰略。
1——瞄準靶心。把幫扶、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增收作為金融扶貧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將扶貧效應作為貧困地區發放貸款的首要條件。
4——四箭齊發。破瓶頸、活資源、興產業、扶到戶一齊發力;同時因地制宜,有所側重,打出金融扶貧組合拳。
N——多元扶貧。農行不僅有金融扶貧,在金融職能之外,該行充分利用單位、員工、客戶多元主體力量,凝聚扶貧合力。
其中,“1”是目標,是精準扶貧的落腳點;“4”是路徑、是載體,是農行四川分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關鍵所在;“N”是金融職能以外的扶貧主體、手段、方式,是金融扶貧的有效補充。
——奮力打通了基礎設施扶貧的最后一公里。貧困地區通村通鄉道路、農田設施和農村土地整理建設滯后,是區域發展堵點,也是金融支持的難點。對此,農行四川分行把縣鄉道路建設作為重要突破口,通過一系列產品創新,授信80.4億元支持農村道路交通建設項目30多個,新建、改建、擴建農村公路、硬化道路、通村水泥路上萬公里,助力近30個貧困縣完成鄉村道路改造、完善縣道鄉道村道路網體系。如農行提供長期貸款4.8億元,支持涼山州會理縣農村路網建設,修建通村公路952公里,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73萬人。
農行四川分行還首家創新推出貧困地區土地增減掛鉤信貸產品,授信8.8億元支持涼山州3個縣9個土地整理項目,遷移農民3646戶,整理出復墾土地7343畝,帶動了區域4783戶貧困戶脫貧增收,增加了區域發展資金近22億元。
——致力發揮了水利工程扶貧的帶動效應。農行四川分行將水利建設、水能資源開發和區域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投放貸款200多億元,支持貧困地區150個小水電項目開發建設。投放貸款308億元支持升鐘水庫灌區、武都引水等70多個水利建設、水能開發項目,解決了區域生產生活用水用電問題,擴大了都江堰等大型灌區覆蓋范圍,幫助15萬貧困地區群眾實現異地安置、增收致富。農行四川分行發放貸款11億元,支持紅魚洞水庫工程建設,改寫巴中全域無一座大型水庫的歷史,南江縣和巴州區40多萬畝農田免受旱澇之苦,貧困地區近100萬群眾安全飲水得到有效保障,直接帶動4200余名貧困戶就業增收。
——著力強化了生態旅游扶貧的聚合效應。全省69%的國家5A級景區、34%的國家4A級景區位于貧困地區。全省66個扶貧重點縣,無一不具有特色旅游資源。對此,農行四川分行把旅游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產業之一,將生態環境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結合起來,讓更多的貧困群眾聚合到旅游產業鏈上來,減少傳統農牧業粗放發展方式帶來的生態壓力。全省農行投放貸款超100億元,金融服務覆蓋貧困地區全部9個國家5A級景區和大部分國家4A級景區。投放貸款1.22億元支持阿壩州理縣1個國家4A級景區、18個旅游飯店、20個鄉村酒店發展壯大,同時,延伸金融服務和信貸支持,向277戶專合社和發展帶頭人投放貸款2076萬元,支持農村的婦女藏羌織繡,進行天麻、羌活等中藥材種植、蟲草、野山菌、松茸等特色農產品收購銷售。2019年理縣實現旅游收入突破40億元,位列全州第一,較2015年增加14億元,帶動全縣4359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全力培育了農業產業扶貧的支撐效應。四川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極具特色,如在高原地區,主要是以青稞、中藏藥材、食用菌等高原特色種養業為主;在秦巴山區,主要以優質糧油、蠶桑、苧麻及林下種養等為主。農行四川分行從育龍頭、強鏈條、助銷售三個環節著手,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同時發力,實現對貧困地區產業全鏈條的支持,提升產業鏈黏合力。
全省貧困地區246個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中,農行四川分行支持了較多企業。例如,甘孜州龍頭企業康巴拉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阿壩州龍頭企業九寨溝高原食品有限公司、涼山州龍頭企業寧南縣南絲路集團公司等,在脫貧攻堅中都成為了區域產業發展重要支撐。
依托貧困地區優勢扶貧龍頭企業,農行四川分行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帶動鏈條上下游的47戶農業合作社、1.3萬戶專業大戶、3300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在銷售端,農行四川分行以貧困地區農產品市場的打造為著力點,解決農民銷貨難,引導農戶進入市場,增加收入。該行發放貸款5.1億元,支持了涼山鹽源鴻泰農貿市場、宣漢億聯農貿市場等7個貧困地區商品流動市場的建設。引進內地企業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優先采購或銷售貧困地區產品。如甘孜州三祥農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農行1610萬元貸款支持下,資產規模由不到500萬元擴張到超5000萬元,5年擴大逾10倍,公司通過吸納當地貧困戶就業及收購農產品,帶動周邊15個村1000余戶農戶脫貧增收。
——聚力發揮了小額扶貧貸款的幫扶效應。如何支持大產業、大項目覆蓋帶動之外的貧困戶?首先,對當地政府明確了農行責任區域的,全面開展建檔、評級和授信工作,對有能力、有意愿的貧困戶,逐戶確定貸款真實用途,明確生產經營領域,發放扶貧小額信用貸款,確保有限的信貸資源全部用于發展生產。其次,在未明確責任區域的貧困地區,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劃分區域,不留空當,確保貧困戶發展生產的貸款需求都能滿足。5年來,全行投放小額扶貧貸款17.8億元,累計支持4.8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脫貧。最后,對5萬元小額信用貸款不能滿足的貧困戶需求,該行創新推出“惠農貸”“惠農擔·富農e貸”等特色產品和“金穗快農貸”“扶貧快農貸”等網絡融資小額貸款產品,保障其合理的生產經營需要。旺蒼縣洪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熊維奎,2015年從外地返鄉帶回了香菇種植技術,農行通過扶貧小額貸款,支持其在老家組建天臺院香菇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105萬元。不僅本人快速脫貧,還帶動本村6戶貧困戶,人均創收兩萬元。

農行廣元分行工作人員在川珍實業有限公司了解農產品的生產情況。 盧曉宏攝
真扶貧 投入力度不減,資金支持不斷
真扶貧,下深水。“多、快、好、省”四個角度呈現全省農行扶貧之真:
——量多面廣。一方面,要消除連片貧困的土壤,基礎設施、水利工程、資源開發、產業培育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投入。5年來,農行四川分行累計投入扶貧貸款919.4億元,88個貧困縣貸款余額1160.4億元。全行精準扶貧貸款余額846.5億元,是全國大型商業銀行投放精準扶貧貸款最多的省級機構。另一方面,5年累計支持貧困地區扶貧企業671個,扶貧項目337個,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8億元,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4.4萬戶。
——快審快貸。5年時間要打贏脫貧攻堅戰,金融扶貧等不起、拖不得!為給扶貧事業送上“及時雨”,農行四川分行開辟綠色通道,充分利用預授信、平行作業、限時辦結等方式,總行、省行、市行、縣行“5+2”“白+黑”,用攻堅克難的拼搏精神為脫貧事業開啟一路綠燈,優先辦理貧困地區信貸事項。同時盡最大可能向市、縣分支機構穿透式轉授權,縮短項目受理鏈條,激發縣支行的經營活力,更好地服務客戶。該行全力創新,推出了“惠農e貸”等貧困地區線上產品,讓貧困地區群眾實現即申即貸。近年來,僅省分行審批貧困地區項目就達210余個,從受理到審批,均通過綠色通道,限時辦結,快速投放。
——重效重質。該行突出三個注重:一是注重貸款的造血功能。合理測算貸款需求,確保貸款真正用于區域經濟發展、貧困戶生產增收,激發內生動力,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注重金融的牽引效應。如,在農總行的大力支持下,浙江農行駐涼山工作組牽線搭橋,引入浙江國豐油脂有限公司建設核桃深加工項目,創新核桃貸產品支持項目建設,目前首筆3000萬元貸款已完成審批,全力解決當地上千萬畝核桃難以銷售的問題。三是注重自身的社會責任。對因各種災害、疫情、市場突然變化陷入困境的客戶,施以援手。貧困地區借款客戶因上述原因不能償還貸款本息的,不催收催繳、不罰息、不作為不良信用記錄、不影響借款人繼續獲得新的信貸支持。
——減費讓利。2020年的數據顯示,四川農行新發放貧困地區貸款利率為同業最低水平之一。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的生產經營貸款,執行人民銀行同期基準利率,最低可執行不高于人民銀行同期基準利率的0.9倍。對扶貧作用顯著的民營企業,不僅利率水平較低,在跨行轉賬、賬戶維護、企業網銀等服務收費方面,還加大合理減免力度,直接讓利于民營企業。

農行涼山昭覺縣支行在特口甲谷鄉向貧困戶宣傳扶貧小額信貸。 沙馬日木攝
為脫貧 全力以赴,奮力拼搏
作為一家在所有縣域,特別是所有貧困縣都承擔了扶貧任務的金融機構,金融扶貧要覆蓋所有的貧困區域和盡可能多的貧困戶,要精準用于化解貧困的關鍵環節。同時作為商業銀行,又要遵循金融扶貧放得出、收得回、可持續的金融本質要求。
為了助力貧困戶實現真脫貧,農行四川分行將更多的時間、精力、人才投入脫貧攻堅,三級行黨委成員和機關部門蹲點收集、分析脫貧攻堅各類需求、困難和問題,限期加以解決。全力增加貧困地區人力資源投入,制定面向貧困地區和建檔貧困戶的差異化招聘政策,5年來在貧困地區共招聘66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76人,招聘人數占全行30%。省分行從機關和非貧困地區優選了100名干部到貧困縣支行掛職,充實一線基層干部員工力量。農總行還從廣東、浙江選派17名優秀干部到涼山、甘孜交流任職。全省農行先后選派186名優秀干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干部,是全省選派駐村干部最多的金融機構之一。
除了大規模向貧困地區注入信貸資金外,農行四川分行還重點抓了三個方面的“資金到位”:一是捐贈。該行連續7年向定點幫扶的稻城縣、4年向定點幫扶的九龍縣捐款,金額共計240萬元,連續兩年向涼山捐贈256萬元,用于村民牧道、蔬菜大棚和貧困村會議室等建設。各二級分行通過發動員工捐贈方式,僅2019年對定點幫扶村捐款超過260萬元。設立農行金穗圓夢助學基金,每個貧困學生考上大學一次性補助5000元,共幫助6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走出家門、走進校園。二是引資幫扶資金。該行積極幫助協調新希望六和在九龍縣投建生豬代養項目、鐵騎力士集團在普格縣投建蛋雞產業園項目,落地項目金額約1.35億元。成功引進廣東無償幫扶資金209萬元,支持石渠縣牧民安全飲水項目、道孚縣人民醫院醫療設備項目等一批重點民生工程建設。引進杭州濱江集團到涼山州貧困縣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無償援建涼山州25所村級幼兒園,目前首批3所幼兒園已竣工使用。三是扶貧保障。該行優先保障貧困縣支行固定資產需求,優先審批基建項目,貧困地區行的老舊業務用車實現了百分百更新配置,全行貧困地區各類固定資產投資安排,僅2019年一年就達1.6億元以上。以甘孜州農行為例,18個縣支行,近3年每個縣支行增配車輛2-4臺。同時,匹配戰略費用用于貧困地區惠農通工程、電商扶貧、扶貧捐贈等重點領域,5年來,共匹配扶貧相關費用1.7億元,有力保障了脫貧攻堅的資金需求。
人到位、資金到位,服務更要到位。針對貧困地區客戶千差萬別的金融需求,全力開展產品創新。與省農擔合作,創新“惠農擔·富農e貸”“惠農擔·助業e貸”系列產品;引入互聯網融資,創新“煙農快農貸”等新產品,4年增貸93.9億元,貸款年均增速355%。農行四川分行還在涼山創新貧困戶“安居貸”,投放貸款5.4億元,幫助1.1萬戶貧困戶住上新居。5年來,農行四川分行在貧困地區新增物理網點37個,空白鄉鎮網點26個,目前貧困地區物理網點、自助網點、惠農通服務點、移動金融服務車分別達424個、275個、1.4萬個、14臺,鄉鎮和行政村覆蓋率分別達100%、85.1%,實現了電子機具對具備布機條件行政村的全覆蓋。創新“扶貧+互聯網”模式,依托農行扶貧商城平臺,上線貧困地區商戶168個,特色農產品2245種。近兩年來,全行線上線下幫助貧困地區銷售農產品約13695萬元。
站上新起點,四川農行人形成了一個共識: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要用脫貧攻堅實踐中找到的金鑰匙,開啟鄉村振興的致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