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7日電 (鄒立楊 歐歡 鄧宇)5月27日,遂寧市船山區桂花鎮一新建幼兒園項目工地,數臺挖掘機正在進行開挖作業,一輛輛運輸車輛在工地來回穿梭。十多天后,這座4800余平米的幼兒園的場平施工將如期結束。“如果不是‘辦不成事”窗口,這個項目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開工。”看著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該項目負責人唐強十分感慨。

前不久,唐強到船山區政務服務大廳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但因項目占用的其中一個地塊手續不全而未能辦理成功。“前期手續不行,就出不了審圖報告,意味著辦不了施工許可,最終結果就是項目無法開工。”唐強說,就在他焦急犯難時,他看到了大廳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標識牌,抱著試試的心態,他將“難處”進行了反映。
了解到相關情況后,船山區行政審批局立即梳理堵點難點問題,積極與船山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溝通協調,最終決定采取告知承諾制、分段審批的方式,助力該項目建設。
“如今,項目正在進行場平施工,預計6月中上旬完工。按照目前的進度,這所幼兒園2023年秋季投入使用問題不大。”作為“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受益人,唐強伸出大拇指點贊:“原本我以為‘辦不成的事’,現在不僅能辦成而且辦得好!”
5月初,船山區行政審批局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以“分類、限期、協作”的“三步走”策略,集中力量攻破辦不成、難辦成問題,彰顯服務為民理念。
啥叫辦不成事?哪些事可以在這辦?船山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所謂“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源自于船山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和補齊政務服務短板的一項創新舉措。主要由船山區行政審批局政策法規股中,對各項政策都比較熟悉的5名干部輪流擔任每日大廳值班長,總體負責當日在窗口的接待工作,同時對當日群眾反映的事項分門別類細化解決。
對于違反規定“不能辦”的事,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疏導;對于缺少某些材料目前“辦不了”的事,立即與業務股室溝通對接,確認是否可以通過容缺受理等方式予以辦理;對于故意刁難、群眾投訴等“無法辦”的事,認真受理處置突發情況,堅決予以問責追責;對于現場不能明確答復的,形成“問題收集單”并轉交相關股室限期答復或解決。
據統計,自窗口設立以來,受理解決的多為解釋和資訊類事項,實際對接相關部門予以解決的“辦不成的事”僅有3件。“雖然辦成的數量不多,但能把辦不成的事辦成了,意義不小。”上述負責人說,“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設立不僅能倒逼政務服務工作者用心用力用情,去解決群眾急難盼愁的問題,還能為群眾送上一份安心,讓群眾心里有底:普通窗口辦不成的事,還有“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兜底。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設立,是遂寧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遂寧著力圍繞構建良好政務環境、經營環境等,制定目標清單和責任清單,全力打造投資服務便利、行政效率高、法治環境優良的標桿城市。持續開展“查問題、講擔當、提效能”作風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以及落實一系列惠商利企政策。實現了政務質效大幅提升、市場秩序持續好轉、減稅降費提質增效、政商關系不斷改善,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近兩年,遂寧市場主體數量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20年,遂寧新增市場主體2.8萬余戶,同比增長21.44%,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6萬戶。全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7.3%,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70個,投資金額1701億元,其中,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8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