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8日電 (韓金雨)5月28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人社合作聯席會議第五次會議召開,四川、重慶兩地人社部門現場簽署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合作協議、人社公共服務“十件實事”合作協議。

據協議規定,兩地人社接下來將推進十項工作,如:失業保險關系轉移接續“零障礙”。依托川渝人社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立失業保險關系協查機制,實現線上線下均可辦理川渝間失業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申請。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登記“便捷辦”。如農民工、新業態新經濟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等不受戶籍限制,在兩地便捷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相互認”。工傷異地居住(就醫)申請“一次辦”。打通兩地經辦業務平臺,暢通數據流通渠道,開通線上線下服務,實現一次辦理,快速辦結。
社會保障卡應用“一卡通”。加強社保卡、電子社保卡跨區域協同、跨地域服務及應用。設立川渝社保卡通辦服務網點,提供社保卡申領、補領、換領、換發等通辦服務。實現社保卡在兩地人社業務領域應用,并支持圖書館借閱等跨部門應用。

人力資源服務資質“兩地認”和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協同認”。即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許可備案和從業人員職業資格互認,專業技術人員職稱互認機制。川渝職稱、職業資格互查互認。
博士后服務“全共享”。開辟川渝博士后服務通道,為兩地設站單位搭建溝通橋梁、提供政策咨詢等服務,為兩地設站單位招收博士后進站提供精準指引。聯合舉辦博士后學術交流活動,促進兩地博士后青年人才交流聯誼。
人才流動公共服務“兩地通”。實現人才跨區域流動就業信息、政策咨詢、檔案存放地查詢、依據檔案開具證明、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接收與轉遞等業務異地通辦。
勞動權益救濟“協同辦”。即川渝兩籍勞動者在兩地行政區域內勞動權益受到侵害的,在法定期限內,可以持相關證據材料,就近到縣級以上勞動保障監察機構進行異地投訴。異地登記后,由登記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將投訴信息直接移送給有管轄權的對方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處理,并反饋勞動者。

“川渝人社合作不斷走深走細,成果成效日益彰顯,實現了兩地人社事業同步向前發展,有力助推了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胡斌在會上表示,將把重慶、成都兩地人社事業的創新發展放到國家戰略全局和區域發展大局中去觀照、審視,聚焦“一極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充分發揮極核作用,以“雙核”引領輻射帶動兩地人社工作的深度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