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31日電 (劉剛 雨組宣)為培養“一專多能、多專多能”型的村干部,提升村干部服務群眾質量,雅安市雨城區采取“554”培育法,促進村常職干部成長,為鄉村振興提供干部隊伍支撐。

“五有”標準選種 優化村常職干部隊伍
“我們注重從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中發現并選拔優秀人才,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進入常職干部隊伍的目標。”近日,雨城區八步鎮八步村黨總支委員宦昌海介紹。
今年27歲的宦昌海是一名退役軍人,2021年2月經組織選任,到八步鎮八步村任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委員、綜合專干,他積極走訪入戶,了解民生,圍繞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帶動村“兩委”班子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贏得了群眾的好評。
據了解,為優化村常職干部知識層次、年齡、性別等結構,近年來,雨城區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培養選拔了政治過硬有追求、服務群眾有感情、村務管理有規矩、干事創業有思路、廉潔公道有口碑“五有”型干部15人。

“五建”機制育苗 提升村常職干部素質
“新時期、新形勢對我們村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萬萬沒想到‘活到老,學到老’體現在了自己身上。”雨城區周公山鎮余家村副主任穆雅麗說。
據介紹,為提升現有村常職干部的能力素質,雨城區建立了結對互幫機制、頂崗鍛煉機制、定期培訓機制、學歷提升補助機制、以考促學機制,實行“全科型”培養,確保培養的村級后備干部在關鍵時刻用得上、頂得住。今年以來,針對“新”“青”村常職干部經驗不足、情況不熟等實際問題,充分發揮“導師”的幫帶作用,13組“師徒”結對,通過“按需施教”,開展“業務拉練”20余次,幫助13名新任常職干部在理論中增加知識,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全面熟悉所有村級事務,提高了解決現實問題和干事創業的能力。
“四推”服務管林 轉變村常職干部作風
“村干部處在基層最前端,與村民群眾最為密切,要想他們之所想,做他們之所需,有干部之名,履干部之責。”雨城區碧峰峽鎮八家村黨支部書記袁樹武表示。
為讓群眾少跑“冤枉路”、少走“彎路”,進一步提升村干部為群眾辦事的效率,雨城區推行了“錯時工作制”“延時服務制”“預約服務制”“劃崗定責制”,實行“全日制”上班,方便群眾在工作日、晚間、周末、節假日能“找得到人、辦得了事”。
今年以來,雨城區村干部入戶走訪民情、化解矛盾糾紛近160起,為民辦事近40件,切實解決了群眾“急、愁、難、盼”問題,讓村黨群服務中心真正成為全年無休的“為民服務窗口”、讓村常職干部真正成為了為民服務的“公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