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日電 (記者 張浪)2日,由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主辦的“2021年六五環境日”成都主場活動在成都舉行,本次活動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印證了成都生態文明建設的奮進足跡。
活動中,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現場發布了2021年第一批生態惠民示范工程新場景,32個生態惠民新場景涵蓋市政公園打造、基礎設施建設、生產生活條件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多個領域,例如金牛區府河攝影公園環保公廁項目,以科技創新助力環保設施規劃;郫都區團結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彌補排水凈化能力短板;“生態成都政務電臺”上線,推動生態文明拓新表達方式……32個場景串珠成鏈,以社會認同、市民參與作為標尺,形成了主題鮮明、差異發展的生態惠民場景格局。
張軍表示,生態惠民新場景是價值創造和多元體驗的有機結合,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實踐,是促進城市能級提升的關鍵支撐。成都將繼續堅持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大力實施生態惠民示范工程等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配套和生態產品供給,系統推進生態價值轉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協同并進。
當天,第四屆“成都環保大使”也正式亮相活動現場。前期經社會各界推薦與自薦,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成都第七中學地理高級教師任旭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教授商慧芳等11人正式受聘為第四屆“成都環保大使”。

據了解,陳岳是第三次受聘為“成都環保大使”,他也是不少小朋友和家長熟悉的“陳岳叔叔”。在生活中,他是一個標準的低碳族,無論走到哪里,他總是堅持自帶水杯,也隨身也帶著手帕,做到不用紙巾和一次性水杯!皬狞c滴小事做起,就能為環保盡份責任。”他坦言將把“低碳樂活族”的公益倡議轉發給更多人,“這對社會、對個人都是有益的事,低碳宣傳氛圍足了,我們的公益理念就更容易轉化成行動自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還在戶外展示了西南地區首輛生態有聲互動大篷車——“生態成都大篷車”,黑科技的專業朗讀設備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打卡。
“遠處看到這個外觀獨特的車,就把我吸引過來了。”市民陸女士是附近小區的居民,得知自己錄制的聲音會上傳到喜馬拉雅App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的政務電臺里,她非常激動,“雖然讀的不好,但重在參與,自己也算是為傳播生態文明好聲音盡了一份力!
據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成都大篷車巡游”活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21成都六五環境日”活動的重要環節。市民朋友通過親自參與錄音、朗讀生態文章等體驗性高、互動性強的形式,感受到生態環境保護就在身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環保理念的內在涵義。
“生態成都大篷車”展覽和線下互動活動,以及一系列生態環保主題分享、環保主題互動錄音、環保知識互動游戲,不僅能普及生態環保知識,也展現了成都探索生態文明引領成都城市發展新范式的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