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8日電 (楊予頔)近日,四川省地質災害指揮部辦公室梳理印發了《汛期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十條措施》并要求各市(州),及時補短強弱,著力提升極端天氣狀況下的地質災害綜合防范應對能力,保持臨戰狀態,做好萬全準備,共同打好汛期地質災害防范攻堅戰。
十條舉措包括:強化責任落實,構建終端發力末端見效機制;強化隱患點和風險區“三查”全覆蓋,提升“點面結合”雙控水平;強化“人防”“技防”有機銜接,探索提升監測預警效能;強化宣傳培訓和演練,特別加強夜間、“三斷”等特殊情景下的避險演練,提升群眾防災避險能力;強化提前避讓,適當擴大轉移范圍,確保應轉盡轉;強化避險結對幫扶,加強人員管控安置,確保“不安全、不返回”;強化管行業必須管地質災害,落實在建工程、旅游景區和公路、鐵路沿線防災措施;強化集中攻堅,確保按時完成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夯實防災減災基礎;強化能力建設,充分發揮技術支撐單位作用,確保防災工作科學高效推進;強化明察暗訪機制,確保推動問題整改落實到位。
據了解,四川地質構造復雜,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面廣,是全國地質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現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達3.3萬余處,分布在全省21個市(州)、175個縣(市、區),對143萬余名群眾生命和867億元財產安全不同程度構成威脅,地質災害防治任務極其繁重。2021年入汛以來,四川連續遭遇多輪強降雨天氣過程,多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受極端天氣影響,累計發生地質災害825起,同比去年增長近7成。面對嚴峻的防災形勢,四川省上下攻堅克難,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27起,避免1093人因災傷亡。能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離不開一套相對健全完善的防災體系。
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三避讓”“三個緊急撤離”“空心村”五位一體避險結對幫扶等一批地質災害防范工作措施,已被省委、省政府固化提升為防災工作剛性要求,在基層較好地得到了貫徹落實,并發揮了積極的防災減災作用。今年,省地質災害指揮部組織力量復盤總結、檢視不足、預判風險,形成了汛期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十條措施。這十條既有案例做法的借鑒啟示,又有教訓問題的應用轉化,既有常態化防災下科學、有效的適用之策,又有極端天氣情況下精準、管用的應對之舉。這是四川廳黨員干部持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硬招實招和用心詮釋。
該負責人同時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防災預案,加強實踐演練,聚焦本地區本系統本行業最擔心的問題、最薄弱的環節、最需要重視的風險隱患,堅決把責任、措施、要求落細落實到鄉、村、組防災第一線,落實到最小工作單元,調動防災責任人、監測員、駐守隊伍、志愿者、骨干群眾等一切力量,大家都行動起來,把各自工作做精準、做細致、做到位,用心、盡責、有為發揮作用。各地在主汛期必須高度戒備、嚴陣以待,要把貫徹落實十條措施作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的最重要任務來抓,一級盯著一級干、層層抓落實,一件一件認真干、件件出實招,用實際行動、好的成效來詮釋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