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日電 (樂虹辰)張建波,廣元市利州區第二人民醫院黨支部書記、院長,作為廣元市利州區第八屆人大代表,他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2015年來到三堆鎮的利州區第二人民醫院至今,他全身心投入醫療事業之中,通過改善就醫環境,規范服務流程,增添更新設施設備,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利州區第二人民醫院得到了快速發展。他凡事親力親為,用責任與擔當書寫了一名基層醫療干部的醫德雙馨。

“城里面醫院能做的我們也能做”
走進廣元市利州區第二人民醫院,漂亮大氣的門診綜合樓讓人眼前一亮。今年5月20日,廣元市利州區第二人民醫院從破舊的老院址整體搬遷到如今環境優美的新院址。期間,張建波積極爭取資金,銳意改革,以老百姓就醫環境和服務質量為重點,對照現代醫院管理要求,全方位開展現代醫院管理改革、醫聯體建設等工作,解決了一個個制約醫院發展的瓶頸難題。
“五年前,我們醫院只有65個人,專業業務人才只有40多人。”張建波說,近年來,隨著醫院的業務擴展,當前全院共有186名工作人員,其中中高級職稱有32人。五年來,張建波通過優化績效管理辦法,加大人才培養,制定人才規劃等措施,實現了該院醫療隊伍“0流失”,為當地群眾享有的基本醫療服務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才隊伍建設好了,醫療設施也得跟上。據張建波介紹,以前該院只有老式的“X光機”,近年來該院在醫療設施上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還通過構建醫務科、院感、輸血等一系列質量管理體系,保證了當地群眾就醫質量和安全。
“如今,我們醫院的環境更美麗、設施更先進、流程更規范了,城里面醫院能做的,我們都能做。”張建波高興地說。

“三鎮五鄉”群眾看病不再難
廣元市利州區第二人民醫院位于廣元市利州區三堆鎮,由于三堆鎮特殊的地理位置,該院要提供毗鄰“三鎮五鄉”(利州區三堆鎮、利州區金洞鄉、利州區白朝鄉、青川縣觀音店鄉、青川縣營盤鄉、青川縣沙州鎮、朝天區羊木鎮、朝天區西北鄉)群眾的就醫需求。
“有的邊遠山村群眾來看病,來回車程要兩個半小時,很不方便。我們有個病人住在利州區金洞鄉青河村,由于病人需要長期插尿管,來院就醫不便,我們每個月都要上門去給他換一次尿管。”張建波介紹,為解決周圍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的問題,醫院為他們免去了救護車出車費(除撥打120救護電話外),針對部分困難病人,還提供免費接送及上門服務。
據介紹,這項免費接送病人的惠民政策2017年1月開始實施,僅今年上半年就免費出車320次左右。
四場專題座談會解決了這些問題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張建波十分關注民生民愿,時常來回穿梭在預檢分診、發熱門診、臨床一線科室及各村路口卡點上督導疫情防控工作,協調解決住院患者及全院職工的飲食、休息、防護等問題。他幾乎每天加班至凌晨,顧不上吃飯那更是常有的事。他經常深入群眾,與群眾交談,收集人民群眾的意見,并將意見一條條地記錄下來,整理成書面材料。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張建波逐一走訪了三堆鎮和金洞鄉共20個村,組織召開了四場專題座談會:敬老院座談會,三堆鎮村支兩委座談會,與病人、家屬開展工休座談會,關于大規模接種(醫務人員、受眾人群)座談會。通過增設直飲機、安裝空調、迅速改電纜等措施,立行解決三堆敬老院老年人飲水、伙食、電梯等問題;針對三堆鎮村支兩委提出的對于專業人才的期盼,該院已制定了相關人才規劃,并與利州中專建立了院校合作,派兒科醫生到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進修。
在與病人及家屬的座談會中,對于陪護人員必須做核酸檢測的規定,很多老年人不能理解。“我們院有一個老年人已經80多歲了,她不做核酸檢測但堅持要見住院的丈夫,我們就等老大爺輸完液再陪他到醫院大門口去出見太婆。”張建波說。
在大規模接種座談會上,針對群眾提出的接種等待時間長、場所環境的問題,該院將老院址作為等待區和留觀區,增設遮陽傘、飲水機,成立黨員志愿隊和團員志愿隊,給群眾講政策、疏散他們等待的煩悶心情。
“如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保障是我一直很關注的問題。”張建波連續兩屆作為利州區人大代表,始終心系基層群眾健康,每次人代會召開,他都會把搜集到的情況帶到會上發言,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他認真傾聽每一次代表大會,認真領會,細心記錄,把會議精神無一遺漏地帶給人民群眾,讓大家知曉政府的務實作為和各種惠民政策。在日常工作中,他也盡量抽出時間深入群眾了解民情,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盡職盡責地發揮一名人大代表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