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10日電 (張帥)“路燈亮起來了,這下晚上回家不再害怕了!”近日,瀘州市江陽區鄰玉街道漕溪村五組村民杜富燕看到一盞盞亮起來的路燈將308省道公路照得亮堂堂,十分高興。目前,308省道沿線壞掉的路燈全部恢復了光亮,附近居住的村民又像往常一樣在燈下跳起了壩壩舞、學生們晚自習回家也不害怕了。

據悉,308省道途經鄰玉街道漕溪村、先鋒村、天堂村,是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交通道路。其中壞掉的24盞路燈涉及漕溪村五組123戶402人晚上的出行,成了村民們的煩心事。
“請你放心,你反映的問題,我們會第一時間向村兩委報告,并爭取在最短時間內解決。”鄰玉街道漕溪村監委會主任舒芮按照街道紀工委安排,在漕溪村五組走訪時,很多群眾向她反映了路燈壞掉出行不便的問題。舒芮第一時間將問題反饋到村兩委,并啟動了群眾訴求村級督辦機制。在街道紀工委的督導下,街道城鎮建設和物業服務中心立即組織專業人員,對308省道的路燈全部進行排查,對壞掉的24盞路燈及時更換了鎮流器及燈泡。
漕溪村路燈壞掉的問題從監委會發現、村上反饋、街道業務科室排查、維修,街道紀工委的限時催辦,實現了全程督辦、一步到位。
“自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實踐活動以來,鄰玉街道紀工委把解決群眾的困難事、煩心事,尤其是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的事,作為村級工作督查重點,積極發揮村紀檢干部‘千里眼’作用,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措施督促落實到位。”鄰玉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丹說。
今年以來,鄰玉街道紀工委緊盯群眾切身利益事項的辦理,健全“社情民意動態發現機制+群眾關心問題交辦單+為民辦事成效評議”的督辦模式,不斷提升基層干部服務群眾的質效,實現村級監督的靶心更加精準化。即:每村(社區)明確一名監委會成員包保若干村民小組或網格,每名村民小組(網格長)發展若干“社情民意骨干”,形成一點多極的社情民意發現體系,通過開院壩會、入戶走訪、當家人群等方式每周收集群眾訴求,并將群眾反應突出的問題分類梳理,建立臺賬,責任到人,限時交辦。對交辦的事項,街道紀工委聯合村級監委會定期回訪群眾進行成效評議。
實施該督查模式以來,鄰玉街道收集群眾訴求9件,現已全部督辦完成,涉及道路修建、排污、樹枝修剪、便民設施配置等方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