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19日電 (記者 劉忠俊)“疏散指示標志缺失,應急照明燈無法正常開啟,滅火器銹蝕也該換換了……”近日,自貢市應急局派出的督導組在一危化企業現場檢查時,當面指出問題,責令立即整改。這是四川“兩個行動”現場執法檢查的一幕。

據了解,為深刻吸取省內外生產安全事故慘痛教訓,層層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抓實抓細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2021年6月15日至7月25日,四川省組織開展以市(州)為主體的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和以縣(市、區)為主體的食品加工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簡稱:“兩個行動”)。目前,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已檢查企業99615家,發現問題隱患41.2萬項,已整改39.1萬項,整改率94.93%;食品加工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檢查企業24515家,發現問題隱患4.3萬項,已整改3.7萬項,整改率86.9%。
“過篩子”自查幫扶式排查
“‘兩個行動’要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拉網排查,加大幫扶,確保細之又細,嚴而又嚴!”瀘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在“兩個行動”部署會上強調稱。像瀘州這樣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安排、親自推動的,還有雅安、達州、涼山等市(州)。
摸清底數、隱患排查是“兩個行動”第一階段主要任務。智能化運用、專項教育整頓、隱患清單“二維碼”管理等,四川各地部分企業在自查上采取了許多物防技防措施。石屏一礦投資1.2億元人民幣的“煤礦智能裝備推廣應用”項目通過省發改委驗收,這是智能化采煤作業在瀘州首次運用。“我們分別對14個檢修維保部門和工藝生產車間列出風險問題責任清單,確保排查整改內容不漏項。”四川天華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稱。

在企業自查的基礎上,瀘州市采取“分片牽頭+行業負責+鎮街落實”機制,整合專業力量與鎮街力量(網格員、村〈社區〉干部、志愿者等),把責任壓緊壓實到最小工作單元。該市應急局還專門成立駐煤礦專班,與企業共同分析研判煤礦生產安全風險,一對一幫扶制定“一礦一策”方案,緊緊守住這個風險管控難度大、專業技術要求高的重中之重。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行動中收集排查企業名錄6448個,發現問題隱患1.2萬余項,罰款1400余萬元,責令停產停業整頓55家。
此外,成都市開展了電動自行車安全綜合治理,眉山市印發13份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風險提示函,內江市則推行食品加工企業安全生產“三個一”工作措施(即一次警示教育、一次安全培訓、一次有限空間作業演練)。
“做了健康體檢,開具藥方是關鍵”
“‘兩個行動’需要在既定時間內為企業做好健康體檢,從機制上根源上找準問題,從而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這不僅是對監管部門的考驗,更是企業的迫切需求。”四川省安委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都市打出“緊盯重點、建立清單”+“嚴肅追責、嚴抓督導”組合拳,堅持“查重點”,分門別類制定檢查標準及處理措施清單,全面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問題排查整治。采取第三方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安全生產專家抽查等方式,派出檢查組2534個,出動10548人次,服務企業7584家,“對排查發現的項20253隱患問題,分別對癥下藥,指導整改17723項,整合提升256家。”
“這是企業的‘健康體檢報告’,要關心自身問題,也要對照改進完善。”在久大鹽業集團公司,自貢市應急局邀請安全專家上門為企業開展安全指導服務。專家深入企業各生產車間、環節,實地查看了解企業運行安全狀況,現場把脈,進行“安全體檢”,逐一分析研判存在的安全風險和問題隱患后,匯總形成“體檢報告”,現場指導完善,受到了企業的歡迎。
“把研判、督辦和宣傳作為常態”
“將‘兩個行動’作為每日安全生產風險防控預警信息和每月全省安全生產形勢分析報告的重點內容,定期下發工作通報,督促各地各有關部門加強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有效防范事故。”四川省安委辦相關負責人稱,通過日研月判,強化督辦,完成全部問題隱患整改,“已采取‘發點球’方式,向各市(州)印發《限期整改通知書》《提醒敦促函》,要求建立臺賬、列出清單,逐項按期整改落實,嚴防久拖不決或整改不到位釀成事故。”
目前,四川省安委會已先后組織21個由省直有關部門副廳級領導帶隊的督查組,采取“四不兩直”“三帶三查”方式,對各市(州)開展為期一周的“兩個行動”綜合督查,發現問題隱患986項,公開曝光21個典型案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