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3日電(楊漢國 柏金池 王琪)日前,營山縣啟動實施特色街區打造工程,涉及6條主要街道112棟臨街建筑的立面改造,實施管網改造、道路拓寬、人行道鋪砌、景觀綠化等基礎設施工程,重塑城市中軸線,讓老城煥發新風采。

決策人民至上
“新區高端大氣,老城老氣橫秋”,這是外地人對營山縣城的總體評價。漫步營山縣城,只見新區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盡顯繁華,老城色彩斑駁店招雜亂凸顯落伍。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營山舊城改造步伐的不斷推進,縣城外西街、正西街、正東街、磨子街、東大街相繼“脫胎換骨”,成為縣城的中軸線、第三產業聚集的城市主干道。但受當時客觀條件的制約和規劃設計的局限,隨著時間的推移,街道排水不暢、環境不優、功能缺失等問題日益凸顯,加之新區的快速崛起,老街繁華漸去。
“現在的臨街建筑外墻大多數采用外墻瓷磚裝飾,規格不一色澤單調,且存在掉落的安全隱患,且市政管網雨污混流,錯接堵塞現象嚴重。從安全角度、環保角度、功能角度來講,提升改造都十分必要。”營山縣住建局局長李劍峰說。
順應群眾期盼,實施特色街區改造,重塑城市中軸線被納入營山縣委、縣政府議事日程。“按照‘省級氣場、全市標桿、營山樣板’的標準,站在‘一切為了人民’的角度,全力以赴解決老舊小區安全隱患突出、環境不優化、功能不配套等問題,重振中軸線商貿雄風,還群眾一個‘商貿繁華、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大美中軸線。”營山縣政府副縣長鄭勝偉道出此次改造的目標。
據了解,營山特色街區打造工程涵蓋縣城外西街、正西街等6條主要街道,涉及樓棟112棟。主體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臨街建筑外立面及屋頂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污水干管、電力通信管道、道路恢復和拓寬、人行道鋪裝、景觀綠化等。同時,為解決老城區交通擁堵問題,將擴寬縣城東部入口,三星路至一環路東段擴寬兩個車道,達到雙向六車道。
建設如火如荼
近日,營山縣城外西街街道北側建筑已經被腳手架防護網包裹得嚴嚴實實,街道中央一個直徑7米深約10米的圓形工作豎井基本成型。該工程施工方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徐春華介紹,在外西街至白塔街全長3公里多的街道上將建設25個豎井,通過頂管作業,新建污水干管,并對原有雨水管網進行改造,同步實現電力、通訊等管網下地。“目前每條街道都安排有一支施工隊伍,每天上崗的工人在400人以上。為避開高溫天氣影響,工人們每天早晨6點半開始上班。”徐春華說。
營山縣住建局總工程師唐健介紹,為確保按質按量按進度推進工程建設,營山縣委縣政府成立了工程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加強對工程建設的進度控制、質量監督和目標管理。要求施工企業倒排工期、順排工序,制定掛圖作戰表,明確工期線路圖,按天交賬。目前,6條街道北側外立面外架基本搭建完畢,開始進行屋頂雨棚拆除和管網施工。按照施工計劃,該項目全路段橫向(東西方向)街道全封閉施工,縱向(南北方向)街道根據工程進展,采取臨時封閉措施。營山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營山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結合工程建設實際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交通管制方案和管理措施。施工期間,安排專人值守引導,并張貼指示牌,保證車輛和行人通行。
期許華麗轉身
營山特色街區改造涉及街道兩側建筑多為住宅、辦公樓、酒店、品牌專賣店,是營山重要的門戶形象。營山縣住建局提供的設計方案顯示,改造后的特色街區色彩上增加了過渡色及對比色,色彩更加豐富。材料選擇方面,外立面大面積采用真石漆,在立面局部造型、窗套、空調機位上采用鋁單板,增加建筑立體感,豐富層次。屋頂設計依據建筑本身風格和氣質,采用鋁單板做天際線造型,在強化建筑的完整性上增設了夜景天際線照明,同時,將拆除現有違建彩鋼瓦,制作與外立面風格一致的樹脂防水瓦造型屋面,并設置內排水溝。商鋪設計近人空間主體選用石材包裹,增加柱腳、線條等細節,商鋪招牌統一高度和大小。街邊設置了多功能座椅、自行車停放設施等便民設施。
營山縣住建局城建股股長李衛兵介紹,項目最大的難題首先是排水工程,除全線新建直徑1200-1500mm的截污干管外,還考慮在外西街至白塔大道段道路兩側新建雨水管,白塔大道至—環路段道路南側新建雨水管,以滿足片區排水需求,實現雨污分流。此外,電力下地工程需要解決的安全隱患較多,將進行電力線纜下地改造。
“改造工程的實施,雖然對我們門店經營和日常出行帶來了一定影響,但我們相信影響是短暫的,受益是長久的。”正西街某品牌專賣店店長劉女士如是說道。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我們共同的心愿,感謝廣大市民朋友的支持和理解。我們將督促施工企業加快進度,按期完工。不久之后,一個更加干凈整潔、更加規范有序的大美城市中軸線將呈現在大家面前。”鄭勝偉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