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6日電 (張震宇)“70年代的一個春天,我們整個村子200多人只能靠挖坑收集雨水來吃。”今年63歲的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文井鎮白鶴林水美新村村民吳維桃近日向參加四川省水利廳貫徹“3226”見行動新聞媒體集中采訪時說到,一直到現在,他們還保留著接雨水來洗衣服、拖地的習慣。

蓬溪縣文井鎮白鶴林水美新村位于白鶴林水庫下游,2019年11月行政村建制調整將原雷堂村、新華村、連埡溝村合并成立白鶴林村,因為白鶴林水庫項目的實施,原雷堂村、新華村、連埡溝村部分村域將被水淹沒,白鶴林水美新村便是安置點之一,“我們是去年6月份才搬到這個新村子的,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缺水了,路變好了,生活也變得滋潤起來了。”回憶起這些的變化,吳維桃樂呵呵地說:“以前挖坑接的雨水,還得偷偷去舀出來,不然好多人要搶的。”

改變村民們生活的,便是位于蓬溪縣赤城鎮金仙村的白鶴林集中供水站,日處理水9600方,鋪設輸水主干管100多公里,解決了赤城、文井、新會、槐花、明月、常樂、天福、紅江、等8個鄉(鎮)近期12萬人、遠期14萬人的飲水安全。

2021年,“3226”總體工作思路提出,要全面深化水利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和模式構建。目前,蓬溪縣已完成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將所有私人水廠全部收為國有,成立了國有平臺公司蓬溪赤源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現在我們全縣所有的這個飲用水,都由我們國企來承擔,這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保證飲用水的絕對安全。”蓬溪縣水利局局長李強自豪地說到。
據了解,依托白鶴林水庫,蓬溪縣正在打造白鶴林水美新村大健康產業園,以自然水生態為主題,發展傳統農業、農旅融合、非遺文化利用、康養等產業,建設“川中千秋壩、水美萬鳴歡”的水美新村。圍繞“山水之美、鄉風之美、產業之美、宜居之美、融合之美”為目標,打造宜居、宜業、宜商的現代山水生態鄉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