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6日電 (吳平華 潘政吉 解小鋒)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推介第五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典型案例的通知》,其中,資陽市安岳縣尤特薯品開發有限公司黃曉艷入選。
距安岳縣城40公里的周禮鎮,以紅薯聞名。獨特的環境和自然風景,使得這里成為安岳縣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39歲的黃曉艷就生活在這片青山綠水中,她常年與紅薯打交道,并以此蹚出一條增收致富的路子,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薯妹妹”。

返鄉創業做村民致富“帶頭人”
“我初中畢業后,便幫著父母收購紅薯,1999年又隨父親到廣元市從事紅薯粉生意。隨著生意越做越好,原料逐漸供不應求,由此出現了紅薯粉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于是決定回鄉自己種植優質紅薯。”黃曉艷說。
“我種了一輩子紅薯,你個女娃懂啥子?”起初,黃曉艷推廣種植新品種紅薯時,受到頗多質疑,不少農戶心存疑慮,種植新品種紅薯的積極性不高。為此,她便挨家挨戶做工作,通過細算經濟賬、新老品種對比、免費發放紅薯種苗、提供技術支持,增強群眾的種植信心。在黃曉艷的感召下,20余戶試種新品種的農戶全部實現了增收,比種植常規農作物每畝增收1500元左右。
增收的消息很快在周禮鎮傳開,后來跟著黃曉艷學種新品種的農戶越來越多,種植戶從最初的20余戶發展到如今的4000余戶。種植區域也從周禮鎮逐步擴展到華嚴鎮、長河源鎮、千佛鄉、拱橋鄉等10個鄉鎮,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面積達29000畝。
“曉艷這孩子能干,免費給我們提供薯種和技術幫助,在種植過程中,及時給我們解決種植疑難問題。平時在她的公司務工也能增收,通過土地流轉還有合作社分紅。”提起黃曉艷,村民盧丙仁豎起了大拇指。
過去8年,黃曉艷已帶動安岳縣近10個鄉鎮4000余戶農戶增收,先后為3000余名農民工和殘疾人解決了就業問題,讓2000余名留守婦女和貧困戶實現居家靈活就業,為周邊近10個鄉鎮的2000余名貧困戶免費提供紅薯種苗,與他們簽訂高于市場價的紅薯收購合同,幫助他們早日過上好日子。

感恩思源帶領群眾謀振興
2013年,黃曉艷回到老家周禮鎮,成立資陽市尤特薯品開發有限公司,公司種植鮮紅薯、加工紅薯淀粉、紅薯粉條等。經過多年努力,2020年尤特薯品開發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03萬元,利潤達410萬元。其中“尤特”和“紅薯魅妹”系列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各大城市。
“歡迎直播間的寶寶,我是紅薯妹妹,這是我們的有機紅薯,它口感純正,2016年還進入了人民大會堂喲......”11月11日下午,安岳縣周禮鎮海棠村的百畝紅薯地里一派忙碌景象,黃曉艷舉著個頭勻稱的有機紅薯綻開了笑臉。當天下午,在她的宣傳下直播間賣出了1000余單有機紅薯。
據統計,2016年至今,黃曉艷的公司僅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紅薯7567萬斤,銷售額1.1億元,促進農民增收800余萬元。
“每到收購季節看到村民家種植的紅薯變成錢,就由衷地替他們感到高興。在曉艷姐的感召下,我和周術貴、呂鳳燕等16個年輕人毅然決然回到家鄉創業,相信在廣袤田地上我們也能描繪更加精彩的人生。”返鄉創業的黃成香說道。
從起初的200畝紅薯地,到如今的1360畝有機紅薯認證自有基地,讓她滿心感慨,黃曉艷漸漸明白自己的根和夢想一直在農村,這一路走來耳邊仿佛始終回響著家鄉無聲的召喚。
“最要感謝的是黨和國家給予的政策扶持,為我們做技術指導和培訓,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路面硬化、修蓄水池、新品種培育補貼.......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關懷,就沒有現在的黃曉艷。一定要努力干,不斷提升自己,感召更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建設家鄉,帶動周邊鄉鎮的村民朋友一起把致富增收小康路越走越寬,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黃曉艷堅定地說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