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8日電 (趙威)初冬季節,在西充縣古樓鎮趙家廟村“四季鮮”家庭農場果園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給果樹修枝、除草、施肥。其中一位30多歲的年輕人正在給前來學習的村民講解柑橘套袋技術,他就是“四季鮮”家庭農場主人陳亮。

2005年12月退伍后,依靠在部隊炊事班學得的廚藝,陳亮在深圳、成渝等地酒店從事廚師行業積累資金,于2012年回家創業,流轉山地108畝,建果園種植桃子、杏子等水果,學習研究種植技術,帶頭成立技術服務隊為周邊群眾免費提供技術指導,成為當地有名的“土專家”。
在古樓,許多人都知道,吃新奇水果就到“四季鮮”,一年四季每個月都有水果上市。
“水果種植受天氣和消費者喜好變化的影響太大,我搞多種經營的原因就是規避市場風險,總有一個品種會給我帶來可喜的收獲。”陳亮介紹,“四季鮮”現有桃子、杏子、李子、柚子、柑橘5大類、近20個品種,是個名副其實的水果“大觀園”,2018年和2019年杏子金太陽和凱特杏畝產值均在2萬元以上,2020年和今年13畝李子年產值近20萬元。
“套袋既是為了防止成熟的柑橘免遭鳥兒、蜜蜂等的傷害,又防止氣溫驟降帶來的凍傷。所以這是果子上市前的必需環節……”在柑橘園里,陳亮耐心地給前來學習晚熟柑橘田間管理的村民講解套袋技術要領,指導村民們現場操作。
“每當遇到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關,只要打電話給陳亮,他一準告訴我施什么肥,打什么藥,而且劑量也會說得清清楚楚。”說這話的是該村村民趙家潤老太爺,今年68歲,兩二老在家經營了3畝充國香桃,果園的田間管理和銷售全靠陳亮幫忙。
“他這個人喜歡學習,喜歡到外地考察,找各種水果種植書籍,向技術專家學習,所以現在他對桃子、李子、杏子、柑橘等水果的種植技術幾乎了如指掌,是我們村有名的土專家。”該村村支部書記馮勇介紹,陳亮是個熱心腸,周圍群眾上門請教,他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陳亮還聯合周圍種植技術較好的種植大戶組成技術服務隊,為當地種植戶提供免費上門技術支持。
陳亮的果園農忙時節需要大量人工,每年僅人工工資就要支出20多萬元。他會優先聘請周邊經濟較困難的群眾,帶動他們增加收入。“軍人退伍不能褪色,我既然返鄉投身農業,就要盡力為鄉村振興貢獻個人力量。”陳亮說。
“針對我們村產業的發展,陳亮建議我們要增加新品種,改良土壤。他的建議很好。”馮勇介紹,趙家廟村的產業以充國香桃為主,如今該村許多種植大戶都在增加新品種,力爭錯峰上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