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6日電 (魯星)近年來,瀘州市瀘縣新階工作堅持做實“四大有為”,匯聚與政府同步的磅礴力量,激發助推發展新活力。
在參政議政上“有為”。用好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直通車”制度、調研制度、參政議政制度,引導新聯會成員發揮“晴雨表”“智庫”作用,搭建建言獻策平臺,提交社情民意5條,2017以來年市、縣兩會期間,瀘縣新聯會代表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積極建言獻策,提交個人議案46件。

在引資引智上“有為”。充分發揮高端人才帶動效應,吸引優質投資,帶動中端人才聚集,促進園區聚“財”匯智。瀘縣新聯會成員攜手引進紅星美凱龍等企業4個,共計投資總額12億元;協助阿斯特醫療器械引進高端專業技術人員6名,科瑞德引進高管人才4名,進行技術創新4項,產生直接經濟效益6.8億元。
在園區發展上“有為”。新聯會成員積極融入縣域經濟發展,在園區規劃建設、創新驅動、企業科學管理、產品研發、專利申請、提質增效中獻計出力。主動對接就業局、高校、科研院所,成立創業導師團隊,開展職業培訓,加強對企業用工指導。理事單位瀘州電子機械學校每年為園區企業“訂單式”培養技術工人1000余名。推動銀企合作,與瀘州工投及縣域金融保險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積極探索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新路徑,2017年融資授信額60.5億元,新增融資12億元。推動司法維權,持續開展“七五”普法工作,組織召開法律、稅務咨詢會4次,解決法律問題10余件。2019年,園區簽約項目9個,投資額16.7億元。專家智庫規模逐年增長,目前專家人數已達109人。截至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89家,年產值達到160億元。瀘州醫藥產業園區已發展為四川省重點醫藥產業園區、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示范區等省級先行先試的集中區;縣經開區已建成瀘州長江北岸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長江上游重要的產業集聚地。
在關鍵時刻“有為”。疫情期間,瀘縣各新聯會會員單位第一時間響應,共筑統一戰線,全面進入抗擊疫情攻堅狀態。為保證戰斗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戰士”踏踏實實打仗,減輕疫情防控戰線后勤保障的壓力,充分展示瀘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感與擔當,瀘縣新聯會組織各會員單位捐款捐物。會員捐款10000元,會員單位瀘縣萬福集團捐款21000元,會員單位瀘縣龍城大酒店捐款5000元用于購買防疫物資,會員單位瀘州福欣醫院捐獻價值20萬元醫療物資,分別送往防疫物資嚴重缺乏的學校、醫院、政府機關。
瀘縣“9.16”地震發生以來,瀘縣新階人士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組織動員聯誼團體和企業人士,累計捐款捐物達近3000萬元,投入同心志愿隊伍2000余人次,協助受災地科學開展搶險救援和災后重建工作,充分體現了瀘縣新的社會階層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