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8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8日從中教云集團獲悉,中教云數字課程教材云平臺及人教智能教輔近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德昌縣等地的部分學校投入使用,推動信息技術與當地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隨著數字課程教材云平臺、人教智能教輔在當地中小學落地并投入試用,為了讓當地老師緊跟教育信息化變革“步伐”,相應的提升信息化教學素養及能力,中教云針對部分中小學教師設計的專項培訓也相繼開展。
走進德昌縣的中小學,一棟棟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教室里多媒體教學設備齊全,一股信息化教育轉型升級的“智慧氣息”撲面而來。作為教育信息化1.0時代的成果,德昌縣早在2015年就已經實現“班班通”,教室有了電子白板,教師也配備了電腦。
近年來,為實現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發展,德昌縣全縣學校不斷探索教育信息資源共享及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學模式創新,數字教材及智能教輔的實踐及應用,為當地教育發展帶來了新思路。
如何實現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促使涼山彝族自治州在教育方面不斷進行著新的嘗試,數字教材及智能教輔的探索是其邁出的重要一步。
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是高質量教學的基礎,涼山州的中小學信息化教育建設的確突飛猛進,但僅僅在基礎硬件設施上的提升不足以支撐教育的持續進步,優質的資源內容是破題的“關鍵”,資源覆蓋學科廣,內容豐富是中教云數字課程教材云平臺的核心優勢,也是涼山州愿意選擇平臺的原因之一。
在數字課程教材云平臺上不僅有語文、英語、數學等學科內容,同時也擁有音樂、美術、科學和書法等科目的數字資源,通過課件、動畫、練習等形式,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全新學習體驗。而技術支撐下的練習題分類設計,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一系列多功能的應用更是符合“雙減”下對學校教育返璞歸真的需要。
除此以外,借助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應用,以及備授課、試卷庫、組卷功能等,數字教材、智能教輔正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涼山的教育模式緊跟時代步伐,也由“教為主”向“學為主”進行轉變,在中教云幫助下建立起“個性化學習、差異化教學、泛在式學習、群智化學習、協作式學習”的智慧教育新模式。
據了解,隨著中教云走進大涼山,該地區寧南縣、德昌縣已經開始展開數字課程教材云平臺及智能教輔的應用,12月以來,針對兩個縣區的教師培訓也相繼展開,在接下來該地區將有更多中小學進行嘗試,以數字化資源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