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8日電 (楊予頔)“舉辦本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既為我市提供了一個殘疾人切磋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也是對我市殘疾人就業成果和技能水平的一次集中檢驗。希望大家以本次競賽為契機,持續深入推動助殘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新時代殘疾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新局面。”8日上午,成都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楊齊英在成都市第七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開幕式上致辭時說道。

據悉,本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共設置網頁制作、數據處理、文本處理、海報設計、攝影藝術創作、竹編、刺繡、服裝裁剪、美發、盲人保健按摩等10個比賽項目,涵蓋了計算機、工藝美術、手工業和生活服務等四個大類。共有23支代表隊,169名殘疾人選手參賽。

當日上午9時30分左右,比賽在成都市技師學院陸續開賽。在美發師(美發)賽項現場,12名參賽選手“舞動”著手中的理發工具,修剪、梳理、燙染頭發……全身心投入到本次比賽中。來自簡陽的參賽選手劉守強因幼時患有骨髓炎而導致右下肢殘疾,但在比賽過程中,右腿的不便并未影響他的發揮。挑起一縷發絲,小心翼翼地挪動著步子,嫻熟地尋找角度“下刀”……不多時,精致發型便初見雛形。

劉守強打趣地說自己已經是一個有著19年從業經歷的專業人士了,參加比賽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提升就業信心,增加就業機會,“美發比賽分為上下場,主要是比我們修剪和造型的能力,還是比較考技術的。我前后花了15天的時間準備,昨晚都還在練習,應該沒什么問題。能得獎當然很好,但不能得獎的話,我覺得能有一次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也不虛此行了。”劉守強說。

現場除了在固定“考位”上比賽的選手外,還有一些舉著“長槍短炮”的選手在比賽現場穿梭。在志愿者的陪伴下,他們或駐足在民間工藝品制作(刺繡)賽場前,或停留在竹制品加工(竹編)賽場前,安靜地按下快門,用鏡頭定格下比賽的瞬間。“攝影賽項的參賽者大多都是聽障人群,雖然無法交流,但他們都可以通過攝影藝術來表達自己的心聲。”因幼時事故造成肢體殘疾的攝影項目參賽選手鄧先平介紹。
“我覺得攝影對我們殘疾人來說,其實是再就業的一個很好的方式。而且其實只要眼睛是健康的,就都可以完成。像我本來就從事攝影行業,本身對攝影也很有興趣。所以這次比賽對我來說真的是天大的好事。”鄧先平坦言,自己其實并不是抱著“奪冠”的目的參賽的,“我覺得還是重在參與吧,這次比賽本身也是一個切磋交流的平臺,我也想向其他參賽選手‘取取經’,鍛煉、提升自己的技術。未來也會繼續鉆研攝影,不光是創收,也是為了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據了解,本次競賽分為個人獎和團體獎兩類,各競賽項目將分別根據成績排名,設個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團體一等獎1個、團體二等獎3個、團體三等獎5個。此外,競賽還設有組織工作獎和道德風尚獎若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