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0日電 (劉剛 周嘉 程潔)近日,自貢市貢井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未來五年,將深入實施“一主兩翼”的發展戰略,為提升“一主兩翼”發展溫度,大力實施共建共享行動。
未來謀劃實實在在,美好愿景令人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在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以實施公共服務重大工程為抓手,加快構建全面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等,一切都是為了讓人們日子美、心氣順,生活越來越安逸。
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

旭日東升的清晨或華燈初上的夜晚,漫步貢井城區,隨處可見的文明蹤影:整潔的街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創建等公益宣傳廣告隨處可見;斑馬線前,文明禮讓的暖心畫面映入眼簾。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期,城區主次干道交通路口,都能看到“紅馬甲”的身影。每天成千上萬的志愿者活躍在貢井城鄉的每一個角落——敬老院、福利院、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家中……
據介紹,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跛腳村醫”的黃永劍,帶著殘疾的身軀,在崎嶇的山路上默默地顛簸了20年;把青春年華播灑在教育事業的成婧、駱蕾、劉一璦等,用真愛在孩子們心間播種著知識和希望;勇立潮頭、敢闖敢試,大膽探索“高粱+大頭菜”輪作模式盤活撂荒地,讓村民們腰包鼓起來,被群眾親切地稱為“黃土地上的好支書”的余庚友等,這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貢井榜樣”。
目前,崇德向善,已成為浸潤貢井百姓心田的正能量。文明,已成為貢井最亮眼的底色。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發展,需要文明潤澤。未來五年,貢井區將全面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謀深抓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持續舉辦“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文化活動,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快推進公民道德、志愿服務、誠信社會、網絡文明、家教家風建設,不斷提高全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大力弘揚“三線”精神、改革開放精神和偉大抗疫精神,充分挖掘井鹽文化、紅色文化等優秀文化,傳承江姐等革命先烈精神品格,鑄就貢井現代化建設精神力量。
開啟幸福生活新模式

今年以來,貢井區勝利路社區、78歲的居民饒蒙富感覺“生活如蜜”。因為原來“蝸居”在棚戶區,而今老兩口拿著棚改安置補償款,在貢井通航城市廣場買了一套60平米的兩室一廳商品房,上下有電梯,進出有保安,配套有花園、健身設施、小超市、黨群活動中心等。
和饒蒙富一樣,家住黃泥坳社區的居民陳雪也感到生活越來越舒心。今年3月,新建的育才幼兒園建成投用,這讓陳雪興奮不已。她說:“不用舍近求遠,現在娃娃在家門口就可以到好學校上學啦!”
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未來五年,貢井區將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設,持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讓百姓生活越來越有盼頭;將強化就業優先戰略,做好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服務。健全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同時,深入實施“健康貢井行動”,構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體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治和應急管理體系,爭創“國家級健康促進區”,依托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推動貢井區中醫醫院創建成為三級乙等醫院。
此外,貢井區將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規劃建設貢井區文體中心、區博物館,推進區圖書館、基層文化場館達標建設和提檔升級,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大力實施“鹽都未來工程”,加快推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職業教育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民辦教育規范發展,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建成“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進一步發展體育事業,提升全民健身水平。
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我的戶籍在貢井羅石塔,人卻住在榮縣望景樓,全靠兩個社區的友好結對,讓我很快時間就在望景樓社區開具了低保證明!苯,今年72歲的老人陳良忠介紹。
據了解,“兩項改革”后,貢井區長土街羅石塔社區戶籍人口6253人,常住人口僅1172人,5000余人已經搬離羅石塔的居民,民政事務依然需要回羅石塔辦。群眾辦事難、辦事慢成了該社區面臨的“難點和痛點”。
今年8月,羅石塔社區與貢井區馬槽塘社區、糍粑坳社區和沿灘區開元路社區、鹽業社區及榮縣望景樓社區達成結對意向,共同實施“友好社區”項目。通過與黨員較多、羅石塔社區戶籍居民較多的其他社區進行合作,就近為居民提供日常事務辦理、咨詢等服務,讓居民的生活更便利。
據悉,未來五年,貢井區將持續深入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堅持法治貢井、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入開展“八五”普法,深化拓展“法律七進”;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深化農村“131N”、城市“124N”基層治理模式,加快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信訪制度,完善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夯實網格化服務管理底座,深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建設;建立健全法治化、社會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嚴守社會穩定、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三條底線”,爭創“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