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0日電 題:大安區三年援彝幫扶:彝漢情深戰脫貧 再續華章啟征程
作者 吳平華 黃明鑫
從海拔300多米,到4000多米;從2000年12月,到2018年6月;從20年冕寧“民族教育十年行動計劃”,到3年涼山“援彝扶貧攻堅”;從江姐故里大安區,到彝海結盟地大涼山。
在中國西南版圖,相距500多公里的兩片紅色熱土再次手牽手、肩并肩,決戰決勝大涼山深度貧困,朝著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奮斗目標一往無前!
不負重托,情系涼山:大安英雄凱旋回家
“援彝隊員卡莎莎!共產黨員瓦吉瓦!”
2021年6月18日,大安區援彝工作總結座談會如期召開,熱烈歡迎大安英雄凱旋回家!會上,大安區委書記張昭國一邊談起前不久在涼山參加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推進會的所見所聞所感,一邊介紹在昭覺新學到的兩句彝語。
這句彝語的意思是:“感謝援彝隊員!共產黨員好得很!”在這點贊、感激的背后,是國家聚焦“三區三州”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啃下“硬骨頭”的生動寫照,也是“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脫貧攻堅精神的最佳注腳。
時光回溯三年,2018年6月20日,西昌。在全省綜合幫扶涼山州打贏脫貧攻堅戰動員大會上,省委書記彭清華向11個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授旗。
舉全省之力,首批5700多名干部組成的11支綜合幫扶隊伍分赴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開展為期三年的脫貧攻堅和綜合幫扶工作。
這批隊伍中,就有23人來自大安區。
“他們,帶著責任與使命,將大安與涼山深情守望;他們,克服艱難與險阻,讓大安與涼山風雨共擔。”
1000多個日日夜夜,隊員們的足跡踏遍涼山州7個縣、20個鄉鎮、45個村;三年間,隊員們宣傳惠民政策20000余次,參與建設產業奔康園18個,幫帶預備黨員26名、村后備干部27名……
聞令而動,盡銳出戰:23人挺進大涼山
截至2017年底,大安區已有18個貧困村摘帽、4670戶13795名貧困群眾脫貧,進入鞏固提升階段;離全部脫貧摘帽目標,僅剩8個村、2132戶5174人,勝利近在咫尺。
與此同時,涼山這塊“硬骨頭”進入了攻堅期。針對“三區三州”實際,在國家層面“一個意見兩個規劃”一系列幫扶政策關懷、落地之際,省委、省政府發出號召,“萬眾一心奪取涼山州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賡即,大安區繼續發揚光榮傳統,堅決響應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號召,由區委組織部牽頭,從嚴把握人選的政治關、品行關、廉政關和能力關,從組織、農業、衛健、水利、公安、教育6個系統抽調出經驗豐富、作風優良、表現優秀的精兵強將23人,組成援彝綜合幫扶工作隊,并在全省率先成立援彝干部人才臨時黨支部。
這23人中,有第一書記(副科級干部)1名、農業技術骨干10名、優秀教師5名、計生專干5名、公安干警1名、水利人才1名;男性21人,占91%;45歲以下13人,80后優秀干部人才8人,90后優秀干部人才2人;中共黨員8人。
“雖然我們自身的脫貧攻堅任務也重,但涼山更需要人,接到通知后,我們班子的思想高度統一,全力支持,及時在全系統發布報名消息,當天就報滿了10個名額,供組織遴選。”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嚴明清晰記得。
6月27日,他們就背負行囊,分別奔赴涼山州越西、雷波、鹽源、金陽、布拖、喜德、美姑7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前線。
克難奮進,彰顯本色:4大難題一一破解
帶著區委的殷殷囑托,帶著家鄉人民的殷切期盼,幫扶隊員們踏上了交通閉塞的大涼山腹地,不僅要面對走不盡的路、翻不盡的山,還要面對語言不通、交通不便、生活不適、幫扶不易四大難題。
在工作中,當地干部群眾很難接受新事物,新技術推廣更難,使得幫扶工作進展緩慢。
大安區農業農村局農藝師梁勇在喜德縣博洛拉達鄉博洛村,免費請求為村民修剪花椒樹,但沒一個村民愿意,包括支部書記也不愿意。回龍鎮農業中心獸醫黃雁在越西縣五里箐鄉五里村,自帶工具幫村民閹豬,也沒人愿意。衛健系統姚廣、孫曉玲等,見到彝族老鄉生病了,建議并希望他們到衛生院看病治療,但部分老鄉請來畢摩搞迷信治病……
為克服語言關,大家就利用簡單的彝語手冊和當地的花椒平臺直通車欄目自學彝語,并依靠當地鄉村組干部一起走村入戶,盡快有序地開展工作。
為克服安全關,大家通過微信“大安涼山州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群”,在下村入戶或返家時,相互告知天氣、道路信息,叮囑戰友們一定注意安全,在同一個縣的結伴而行,相互照應,確保了每一位隊員平平安安開展工作和回家。
為克服飲食關,個別能就近吃伙食團的就吃伙食團,大多不能的就置辦炊具自己做。
為克服推進關,與群眾打成片,靠著真誠、愛心和耐心,反復講解政策、反復溝通,與當地干部群眾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最終順順利利地推進幫扶各項工作。
三年走過來,工作的艱辛、生活的清苦、環境的艱難錘煉出大安隊員昂揚的斗志和堅韌的毅力!
繡花功夫,決戰決勝:11個貧困縣全部清零
大安隊員到崗后,有14人在貧困村、4人在鄉鎮、5人在縣鄉村支教,擔任脫貧攻堅、禁毒防艾、控輟保學等急難險重工作。
幫扶工作隊隊長龔德君在越西縣瓦巖鄉擔任專職副書記,除統籌推進全鄉脫貧攻堅“五個一”工作、協助推進產業發展,還負責聯系前進村,脫貧攻堅、計生、禁毒、防艾、護林防火等工作盡在其中,以及打理工作隊日常的內外聯絡,事無巨細。
三年間,隊員們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隨時隨地強化黨的政策宣傳,宣講惠民政策20000人次以上,控輟保學宣講10場次1200人次以上,護林防火、禁毒防艾宣講15場次1500人次以上。特別是2020年,宣講重點向內生動力激發、衛生習慣改變、移風易俗、感恩教育、認可度提升方面發力,營造良好迎接氛圍。
三年間,隊員們聚力精準脫貧,全面完成“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再排查。對照“鄉三有、村一低七有、戶一超六有”脫貧指標,遍訪貧困戶、非貧困戶,精準識別自主搬遷戶,統籌完成“十查二十八核”和“整改提升·萬師入萬戶”等重點工作,全力落實住房安全、水、電、電視核心指標,統籌推進教育、醫療、產業、低保,協調外出務工,促農增收;軟件資料清楚明了,順利通過驗收。
2020年新春伊始,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隊員們聽黨指揮、牢記使命、放棄休假、舍身忘我,沖在防疫一線,特別是衛鍵系統孫曉玲,主動申請到越西縣隔離點,連續戰斗10天,傳為佳話。
2020年11月17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涼山州普格、布拖、金陽、昭覺、喜德、越西、美姑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涼山11個貧困縣、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被稱為“中國最貧困角落”之一的四川大涼山整體擺脫貧困。
彝漢一家,接續奮斗:61人次獲年度考核優秀等次
心中有人民,腳下有真情。
隊員們牢記重托,把涼山當故鄉,以初心赴使命,緊緊圍繞宣傳黨的政策、推進精準脫貧、開展綜合治理、建強基層組織、為民辦事服務五大職責,恪盡職守,只爭朝夕,高質量完成了組織交給的任務。
“8分多鐘的《不負重托情系涼山——大安區援彝綜合幫扶工作紀實》記錄了隊員們三年攻堅的點點滴滴,精神催人奮進,接下來要組織全鎮黨員干部觀看,汲取推動牛佛發展的新力量。”牛佛鎮黨委書記蔣躍感慨。
據統計,三年間,隊員生病高達30人次、住院6人次、家庭突發重大變故2人次,但大家都沒有向組織提出過多要求,困難過后,都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援彝幫扶工作中。
堅強后盾,關心關愛:200余萬元后勤保障到位
“三年前,大家奔赴涼山州投身當地的脫貧攻堅事業,這次回到大安,既是回家,也是全新的開始,要繼續發揚援彝精神,矢志不渝守初心、擔使命。”出發之時,張昭國書記為臨時黨支部授牌;現在,召開總結會為大家接風洗塵,給予厚望。
同時,要求“出好援彝專刊,納入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用好大講堂、事跡報告會、‘三會一課’、座談交流等平臺,講好‘援彝微故事’,號召廣大干部學習援彝干部艱苦奮斗、不畏艱險的援彝精神,不斷凝聚全區上下應對大戰大考、聚力苦干實干的精氣神。”
這其間,原市委組織部部長劉敏,區委組織部部長朱莉、常務副部長王洪劍、副部長張杰先后帶隊慰問;2020年施友明老師突發疾病時,劉部長、朱部長第一時間協調救治、頂崗工作;區委每年召開專題座談會,了解關心隊員工作、生活和家庭情況;派出單位主要領導也帶隊慰問,隨時保持聯系,噓寒問暖,及時解決遇到的具體困難。
大安干部的心血和智慧凝結在金沙江畔、雪山之巔;大安人民、涼山人民的紅色基因和深情厚誼再一次融入共產黨人的紅色血脈!
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寶貴的脫貧攻堅精神、援彝精神將轉化為苦干實干拼命干的宏偉力量,為大安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