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4日電 (鄒立楊)優化鄉鎮機構編制資源配置是深化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內容。為破解鄉鎮“官多兵少、事多人少”,機構編制缺少活力等問題。今年以來,遂寧市蓬溪縣在縣域副中心蓬南鎮試點機構編制“扁平化”管理,推動實現機構設置更優化、職責分工更合理、工作運行更高效,為助力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和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提供機構編制體制機制保障。

據悉,蓬南鎮實施機構編制“扁平化”,主要從“三個轉變”探索推進:一是精減層級,推動多層管理向扁平管理轉變;二是激發活力,推動被動上崗向競爭上崗轉變;三是減負增效,推動單一考評向復合考評轉變。
據蓬溪縣委編辦主任唐松林介紹,這次優化編制資源配置主要以戶籍人口、幅員面積、生產總值為總因素,結合各鄉鎮類型、發展定位、產業特色等實際情況,創新“3+2+X”模式,科學合理劃分各類指標在編制分配中的占比,優化了各鄉鎮編制資源。在蓬南鎮試點將9個黨政綜合辦事機構和5個事業單位職責歸納整合為黨建、社會事務等10大模塊,設置72個工作崗位,由鎮黨委政府直接負責模塊管理,減少中層管理層級,班子成員直接管理人員由1.4名增加到7.2名,增加鎮黨委政府管理幅度,形成“1+10”“扁平化”管理模式。同時,打破編制界限和身份界限,實行編制人員統籌使用,形成最短工作鏈條,使決策效率更高,信息流速率更快,有效避免“中梗阻”。
此外,蓬南鎮還制定了《蓬南鎮機關干部競爭上崗實施方案》和《蓬南鎮機關干部績效考核辦法(試行)》等具體措施,細化競爭上崗的范圍、基本條件、基本原則、實施步驟、崗位設置、組織領導及紀律要求等內容,按照“個人申報—競選答辯—綜合評分—組織決定”程序,賦予優秀干部更多選擇權和工作自主權。實行“疊加法”按勞分配,設定崗位年終績效系數為1,因增加工作、人員減少等因素,干部每多承擔1個崗位,年終績效系數相應增加0.2,最多不超過系數1.5,既避免了平均分配、吃大鍋飯,又體現了關鍵崗位、重點崗位歷練干部的導向,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通過機構編制‘扁平化’管理,解決了分管領導多頭指揮、統籌力量困難等問題,保障了人盡其崗,有效避免了‘中梗阻’‘吃大鍋飯’,調動了干部工作積極性,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干部群眾一致好評。”蓬南鎮黨委副書記劉啟武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