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日電 (劉剛 黃嘯)眼下,大春備耕全面展開。近日,在自貢市富順東部稻糧科技發展區內的騎龍鎮大灣村,一場春耕生產現場會順利開展。當天,農業專家現場講解了水稻旱育秧、高粱漂浮育苗等技術要點,尤其對如何預防倒春寒影響秧苗生長發育,進行了詳細的技術培訓。

“今天舉行春耕生產現場會,主要是推廣水稻、高粱新品種和新技術,與科技示范區的兄弟鄉鎮形成科技聯盟,建立科技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提高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在現場,富順縣騎龍鎮鎮長陳宇說。
據了解,富順縣在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中,把20個鄉、鎮、街道劃分為中部古縣城鄉融合片區、東部稻粱科技發展片區、西部生態種養循環片區、南部文旅農經綜合片區四大片區,有的放矢發展糧食、農旅融合產業,形成了“一片區一特色”。
“作為片區中心鎮,積極實施‘三個一’工程。即:加大與隆平高科、中華農業的合作,打造100畝品種試驗基地、1萬畝標準化栽培基地、10萬畝訂單收購基地,提高科技在稻糧產業中的含量。”據代寺鎮鎮長漆敏介紹,東部稻粱科技發展片區涉及騎龍、代寺、古佛、龍萬、童寺等糧食主產鄉鎮,將財政資金、農業科技等資源向片區集中,推進了糧食生產擴面和產量提升。
據介紹,富順東部稻粱科技發展片區今年將建設30萬畝優質“中稻+再生稻”和“高粱+再生高粱”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全縣建成50萬畝優質糧食基地。同時,片區鄉鎮緊密聯系科研院校,共同推進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富順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縣將積極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東部稻粱科技發展片區抱團合作,整合科技、市場等要素,鞏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再生稻品牌,推進全縣70余萬畝糧食生產順利開展,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