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4日電(嚴心怡 上官昌淮)4日從塔里木油田傳來消息:在川央企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承擔設計的塔里木油田天然氣乙烷回收工程已投產6個月,乙烷產量超過42萬噸,半年達到設計年產量的55%,標志著該公司自主研發的“100億立方米/年天然氣乙烷回收”工藝包,進一步助推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提前實現乙烷達產達效。
據悉,塔里木油田天然氣乙烷回收工程是該油田貫徹落實新疆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增加石油液體產量、實現提質增效的一項重點工程,工程設計處理規模為每年100億立方米天然氣,設計年產76.2萬噸乙烷、36.6萬噸液化氣和7.5萬噸穩定輕烴。該工程在為下游獨山子石化塔里木石化分公司乙烯項目提供優質乙烷原料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石油能源工業的產品結構鏈,帶動了下游相關產業建設,促進了南疆經濟社會發展。

作為天然氣領域設計建設主力軍,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在該項目設計之初就高度重視,成立了以該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郭成華為組長的科技項目領導小組,組建了以集團公司科技英才蒲黎明為項目經理、天然氣液化處理技術骨干周璇等為攻關成員的乙烷回收工藝包設計研發團隊,并在天然氣乙烷回收工程的可研階段之前開展工藝包設計和研發。
據介紹,該公司經過近2年時間潛心研發,將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進行綜合集成和優化,取得了4項新的專利成果,并研發出了“丙烷預冷+膨脹機制冷+雙回流的國內首套100億方/年天然氣乙烷回收”工藝包,并把取得的成果成功運用于塔里木油田天然氣乙烷回收工程,實現了科技成果有形化。
據透露,近年來,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以天然氣和新能源為核心,全力打造一流技術先導型企業,持續推進科技研發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制定了促進科技創新的20條措施,持續完善科技投入和創新決策機制,以及科技創新管理和獎勵激勵機制。先后完成省部級以上科技攻關20余項,研發出高含硫、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氣處理技術、大型管道穿跨越技術等專利219項,取得科研成果748項,形成了以“六高”氣田開發為代表的氣田集輸工藝技術、以低成本高適應性為根本的頁巖氣地面工程技術、以完整性管理提供保障的腐蝕防護與控制技術等十大特色核心技術,覆蓋了從井口、內部集輸、天然氣處理、長輸管道到城市燃氣等全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100億方/年天然氣乙烷回收”工藝包、國內首套頁巖氣自動除砂系統、國內首臺儲氣庫離心式注氣壓縮機、中石油首套天然氣余壓發電裝置、國內首臺全國產化60萬方/天LNG繞管式換熱器等先后成功投運,以自有核心技術加持的優勢產品不斷增加,進一步延伸天然氣產業鏈,為中國按期實現“雙碳”目標、中國石油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貢獻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