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0日電 (王青楠 范萬友 曾佐然)當下正是雷筍上市的季節,在瀘州市瀘縣方洞鎮增灣村7組,只見一片片郁郁蔥蔥的雷竹迎風而動,綠意盎然。
雷筍紛紛破土而出,家庭農場主鄭奇才、祝華夫婦搶抓時節,穿梭在竹林中,采收“舌尖上的美味”,林間一派喜獲豐收的忙碌景象。
“昨天才破土,今天就長出10多公分。這是最佳挖期了。”女主人祝華快人語,她將鐵鍬用力一撬,一根細細長長的雷筍就出來了,收入背筐中。

挖筍,也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只要觀察地面的隆起及裂縫,就能找到那些尚未完全冒出土壤的嫩春筍。 “雷筍美味甘甜,深受市場歡迎,價格與普通春筍相比要高出兩倍多。你看,雷筍里面鮮嫩潔白,看著就很有食欲。”祝華剖出一根筍子現場生吃起來,發出清脆的響聲。
筍是竹初生的嫩芽,在太陽升起前采摘的筍才是鮮嫩的。挖出后立即生食入口無渣,竹的清香,微甜無澀。但保鮮期很短,“過夜吃已有隔世感”。
人勤春早,鄭奇才、祝華夫婦110多畝雷筍林里竹筍早已破土而出,讓大家在春節期間就能嘗到這舌尖上的美味。
“種雷筍投資小,一次種植,多年受益。”祝華說,雷筍是從浙江引進的,無農藥種植,純綠色食品,可以炒,可以煨,可以涼拌,吃起來口感鮮、嫩,很受市場歡迎。
“我們在2月3日,就開始采挖了。在春節期間,最貴時候賣到了25元一斤。慢慢地10多元一斤,現在批發價8元一斤。”鄭奇才介紹說。
據了解,雷筍因打春雷時發筍而得名,具有出筍早、產量高、筍期長等特點,種植簡單管理方便,口感好深受市場歡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
早年在外從事涼菜生意的鄭奇才夫婦,充分看中這一顆“筍”,依托老家良好生態,回到家鄉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流轉了村里進行了金土地整治項目的山坡地發展雷筍種植,經過7年精心管理,已經進入盛產期,生活水平如雨后春筍般節節攀升。
“畝產量約1500斤——2500斤,每年2月上旬——3月下旬采摘,平均售價8元左右。”鄭奇才說,他的雷筍可以進行現場采挖,網上銷售,他也集中銷售重慶榮昌、四川成都等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