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2日電 (王利文)12日下午,“首屆鹽源青銅文化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學術研討會”新聞發布會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舉行。
據介紹,鹽源地區近年出土的上萬件文物展現了獨具地域特征的青銅文化,將該地區人類活動歷史上溯至五千年前,青銅時代延伸至商代晚期,被考古學界譽為四川地區又一“青銅王國”。

鹽源縣位于涼山州西南部,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設置定笮縣,距今已有2100余年建制史,是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鹽源縣境內皈家堡遺址、老龍頭墓葬群和旱船遺址等考古發掘,出土石器、銅器、陶器、鐵器、金器等文物萬余件。
據涼山州博物館副館長黃云松介紹,鹽源青銅文化以鹽源盆地為中心,文化面貌呈現出獨特性與多元性共存的特征。以三輪銅馬車、蛇蛙銅俎、三女背水杖首等為代表的珍貴文物,見證了鹽源地區五千年來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涼山州委常委、鹽源縣委書記尹江濤表示,“探秘定笮古文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屆鹽源青銅文化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學術研討會”將于6月18日至19日在涼山州鹽源縣舉行。屆時,知名專家學者將進行主題發言。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70余名國際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將參與本次學術研討會,并圍繞鹽源文物考古、民族歷史文化等課題進行學術討論,形成《鹽源共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