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3日電(黃進喜) 為適應社區換屆后“三改五”“一肩挑”等深刻變革,成都市錦江區創新實施社區書記“種子計劃”,通過“引資入社、引智聯社”,搭建社區黨委書記項目化實訓平臺,切實提升社區“頭雁”認識把握基層治理實踐的水平、總結講述基層治理經驗的能力,不斷推進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走深走實、出新出效。

針對社區資源缺口,建立“手拉手”的聯動模式。針對社區發展治理資金、智力資源等方面現實需求,聯合成都市錦江區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采取“一社區一專家”聯動模式,在全區范圍內優選12個工作基礎好、示范效應強的社區作為第一批“種子計劃”落地社區,在全市范圍選配社區發展治理領域高校青年教師和優秀社會組織青年從業人員,依據研究方向與社區資源稟賦,實現專家、社區“一對一結對”。通過召開對接會、組織專家深入社區實地調研等方式,推動專家與結對社區深度交流,深耕一手實踐資料,并結合專業理論進行歸納研究,以治理一線、研究一線“手拉手”,形成基層實踐理論轉化強合力。
著眼提升推進質效,用好“項目化”的管理方法。強化過程管理,建立項目化推進機制,以年為周期,按照時間節點倒排項目進度,設計項目申報、中期座談、結題答辯等3大環節,對各研究項目進行全流程督導。強化調研交流,組織專家學者赴社區實地調研10余次,召開線上線下項目交流座談會3次、培訓會2場,靶向解決具體問題10余個。強化評選激勵,召開項目答辯評審會,邀請市區兩級組織、社治、民政部門相關負責同志,高校學者等,從項目背景、專業性、可推廣性、為民辦事實效等方面進行現場評分,并依據評選結果給予相應資金支持,形成《黨建引領新興行業融入社區發展治理》等10個優秀研究報告,形成一支能干能想能講的“優秀社區書記本土講師團”。
破解成果轉化難題,共建“有質感”的幸福生活。將“種子計劃”引智成果轉化為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創新舉措,形成“社企聯動”“商居融合”等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居民小區黨支部工作十法等新機制,推動236項便民利民惠民事項落地落實,解決老舊院落公共空間、家門口的路燈等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300余個,形成全國首個社區級幸福美好生活指標體系,創建36個市級示范社區、小區,錦馨社區“黨建引領下‘農轉居’社區治理共同體構建的錦江實踐”獲評中國十大民生決策案例,切實推動錦江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質效整體提升、輻射力帶動力不斷增強,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