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4日電 (張世浩)“今天把資料收集后,我們給你放貸,也方便你及時擴大生產,后面的生產量、銷售量才能上去。”近日,在什邡市湔氐鎮桐林村種植大戶陳順家中,什邡市農商銀行湔氐支行工作人員和當地村干部對“紅色信貸”——“木耳特色銀行”相關金融服務做跟蹤回訪。
陳順是當地返鄉創業青年,他所種植的黃背木耳,在今年也順利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生產規模一年比一年大,品質也逐步得到提高。陳順坦言,通過申請“紅色信貸”,解決了燃眉之急。
近年來,什邡堅持以人才之興推動鄉村振興,整合人才、金融、產業、科技等要素,積極推行“人才+產業+金融”模式,成立什邡市人才金融服務中心、產業金融服務中心。數據顯示,近年來,什邡為全市300余名人才辦理授信4000余萬元,為21名人才發放貸款1050萬元。選派19名金融人才到鄉鎮(街道)掛任黨委金融副書記或村主任金融助理,進一步發揮了“人才+金融”的合力。
同時,什邡錨定“鄉村振興、人才優先”戰略定位,大力實施“雁陣齊飛工程”,全力培育扎根鄉土的人才體系,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科技企業、創新項目對鄉土人才的培育和吸引作用,讓鄉土人才“破土飄香”。
當前,什邡以13名省級科技特派員為核心,組建德陽市科技特派團1個,建立德陽市科技特派員專家工作站3個,圍繞獼猴桃、大蒜、水稻和食用菌等農業產業發展和技術需求,健全“科技特派員+產業+農戶”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體系,打通科技培訓服務“最后一公里”。
圍繞發展需求,什邡立足重點產業,常態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目前已認定新型職業農民資格207人。計劃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領軍人才、農業專業生產技能型等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139人。
當前,什邡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緊緊圍繞“五新什邡”建設,打好人才引育“組合拳”,大力實施引鳳歸巢、孵化培育、增創扶持“三大行動”,培養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鄉土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人才活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