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6月15日電 (吳平華)近日,簡陽人民法院鎮(zhèn)金人民法庭在審理一起服務合同糾紛案件時發(fā)現(xiàn)當事人存在偽造證據(jù)的情形,對原告“武某”作出罰款2萬元的處罰決定。

原告武某與被告萬某協(xié)商簽訂服務合同。2022年3月,武某未按照與萬某的約定提供有效咨詢服務,導致雙方發(fā)生糾紛。此后,武某為虛增萬某應當支付的咨詢費用,偽造四份收條,分別寫明金額為4000元、1200元、2400元、6100元,并在庭審時作為證據(jù)向法庭出示。

經(jīng)法庭調查核實,該四份收條均系偽造,原告武某對偽造行為供認不諱。承辦法官當庭對武某進行了批評教育,指出,武某雖有悔過表現(xiàn),但其行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嚴重干擾人民法院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妨害了案件正常審理和司法秩序,徒增司法訴累,損害了司法公信力。為維護法律嚴肅性,構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誠實信用社會體系,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一十八條第一款、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款、第三款之規(guī)定,簡陽法院決定對原告武某處以罰款2萬元,限十五日之內(nèi)繳納。處罰決定做出后,武某當即向人民法院履行了繳納罰款的義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