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5日電(王爵 任詩韻)近日,在南充市嘉陵區吉安鎮蠶業合作社內,蠶農們將采摘下來的“黃金繭”放在室內,不計其數的蠶繭色彩鮮艷,堆積如山。當前,嘉陵區春季“黃金繭”迎來豐收,帶來收益1300余萬元。“這一季賣了‘黃金繭’近200公斤,掙了7000多元。”嘉陵區吉安鎮張家壩村村民張俊臉上洋溢著喜悅,今年他家養了3張春季黃金繭蠶種,四季養蠶可增收3萬多元。

據了解,2019年四川銀海絲綢有限公司引進天然彩色家蠶新品種“黃金繭”,又名“水星一號”。與同品質白繭相比,“黃金繭”病害少、生產周期短、產量高、價格高。繭色金黃鮮艷,繅絲后不需要化學染色,更天然環保,與皮膚接觸非常柔滑,是生產蠶絲被的優質原材料,備受市場青睞。

“今年‘黃金繭’收購價為37.00元每公斤,目前共收購鮮繭2600公斤。”嘉陵區吉安鎮蠶業合作社社長蔣發清對介紹說,今年向全鎮800多戶蠶農發放春季黃金繭蠶種660張,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統一收購,統一烘干,統一銷售。“鮮繭經過烘干,價格能賣到110.00元—120.00元每公斤。”蔣發清說。

據了解,嘉陵區蠶桑產業發展中心為保障黃金繭生產和收購工作有序進行,每年為區內養蠶合作社免費提供“滅蠶病”消毒劑100件(100000袋),發放養蠶技術資料2000余份,在飼育過程中遇到問題,及時聯系南充市蠶業管理總站和四川省蠶研所的專家現場指導,確保蠶桑產業穩產增產。
“蠶桑產業的蓬勃發展讓群眾找到了新路子,鼓起了錢袋子。”南充市嘉陵區蠶桑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常勇介紹道,目前嘉陵區優質桑園面積達6.5萬畝,2022年為吉安、李渡、大通等鄉鎮的4000多戶村民發放黃金繭蠶種6000余張,春季黃金繭產量預計可達33萬公斤,實現產值1320余萬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