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日電(吳平華 廖珈 )自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以后,珙縣始終堅持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持續開展脫貧成果鞏固“回頭看”工作,不斷補短板、強弱項、興產業、穩就業,健全幫扶長效機制,扎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家住珙縣巡場鎮德田村七社的村民鐘小書這幾天正忙的不亦樂乎,再過不久,他喂養的四十多頭跑山羊即將出欄,按照市場均價3200一只的跑山羊價格,鐘小書將一次性獲利七萬余元。說起鐘小書,他曾經是村里有名的養羊“達人”,靠著養羊的收入,鐘小書一家人的日子過的還算不錯,然而,去年一個錯誤的決定,讓鐘小書一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去年我有好幾個朋友推薦說養豬能夠賺更多的錢,所以就計劃著想辦一個養豬場,當時腦袋一發熱,不僅把養羊賺的錢全部投資進去了,而且還借了好些錢來建豬場,結果沒想到去年豬價一下子下跌,不僅沒讓我賺到錢,甚至還背上了幾十萬元的債務。”鐘小書說道。
投資失利,讓鐘小書幾乎賠上了全部“家當”,甚至還身負數十萬元的債務,這對一個僅靠一般種養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普通農村家庭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在得知鐘小書家的實際困難后,德田村迅速將他家列為返貧重點監測人群,并如實向縣、鎮兩級報告,持續對鐘小書家庭進行精準化幫扶,切實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該戶于2015年整戶脫貧,但在家庭養豬產業實施過程中由于市場原因經營出現困難。我們村兩委在入戶精準排查、精準施策過程中發現該戶有返貧致貧的巨大風險,經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在了解該戶具體情況后,及時對接鎮黨委和政府,并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為此,我村成立了該戶專班,針對該戶實際情況,為他全家六人辦理了低保和一人次的公益性崗位保障,該戶的生活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同時,縣、鎮、村為他提供了2.5萬元的產業幫扶資金,村上多次對接外縣的養殖戶,并為他購買了20只羊子,在該戶的養殖過程中,如果發展產業態勢好,村上會給與一定的養殖補助。現在該戶思想穩定,干勁充足,當時購買的20只羊現在已經繁育到45只,并且長勢良好,預計能夠盡快售賣40只左右,資金大概能回籠十萬余元。”珙縣巡場鎮德田村村副主任李均談到。
“感謝有黨委政府對我們全家的支持,幫助我們家度過難關,現在,我的羊子長得很好,相信一定能夠賣個好價錢。”鐘小書感慨道。
為穩步提高已脫貧家庭經濟收入,防止已脫貧戶發生返貧致貧,今年,在珙縣制定的《珙縣2022年鞏固脫貧成果到戶產業扶持項目實施方案》中規定:要堅持把到到戶產業幫扶作為鞏固脫貧成果“造血”機能的有效措施,充分挖掘其內生動力,按照宜養則養、宜種則種,帶動全縣低收入已脫貧戶(含監測戶)切實增強發展產業的能力,有效阻斷返貧,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實現生活更加美好。
“目前,我縣已在13個鄉鎮確定了一千戶低收入脫貧戶及監測對象,確定的對象將自主選擇意向性發展的產業,按照每戶不超過3000元的標準編制產業發展項目,形成‘一戶一策’到戶產業幫扶方案,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到戶產業扶持資金。”珙縣鄉村振興局成果鞏固股副股長徐娟說道。
在一手抓資金和政策保障扶持前提下,珙縣也在依托就業促進行動為脫貧家庭實現就業增收。今年50歲的陳祥彩是珙縣王家鎮白玉村人,目前在巡場鎮塘壩社區經營著一家早餐店。每天早上,陳祥彩的早餐店人來人往,食客絡繹不絕。陳祥彩告訴記者,自己店內的招牌早餐是面食。去年,陳祥彩參加了由縣人社局為就業困難脫貧戶免費開展的中式餐飲培訓活動,本次培訓主攻白案方向,在經過專業的指導和培訓后,陳祥彩掌握了一技之長,并靠著這項技能當起了創業者,獲得了可觀的收益。
談起現在的變化,陳祥彩十分感慨。“最開始我來到巡場找工作的時候,由于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多少特長,只能做一些零工、散工。一個月就是最多就只能掙兩千塊錢。加上當時候我又剛離婚,我的四個娃娃都是和我一起生活,所以生活壓力特別大。后來,縣婦聯了解到我的情況后,就推薦我參加人社局辦的這個農民工勞務品牌培訓幫助我更好就業。在參加了這個培訓后,我有了一技之長,現在我開的面館每個月能掙到1—2萬元的收入。大大減輕了我的經濟負擔。接下來,我要把我的面館經營的越來越好,再去開一個大一點的分店,再計劃在巡場買一套新房子,讓我的日子越過越美好,越過越紅火。”陳祥彩表示。
近段時間以來,珙縣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就業為宗旨,著力在農民工技能培訓上創新舉措、下足功夫。截至目前,已開展技能培訓22期,1128人,涉及脫貧人口269人。其中開展“珙州月嫂”培訓5期230人,成功輸送33名培訓學員到成都、宜賓實現就業創業,使全縣農民工再就業和創業能力不斷增強,就業創業形勢穩中向好。
“我們通過及時遴選培訓機構,整合各類培訓資源,確保培訓工作快速有序推進,同時大力開展珙縣特色勞務品牌“珙州月嫂”、“巡場燒烤”、“洛表豬兒粑”的培育行動,強化培訓促進就業勞務合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貫徹培訓促進就業的培訓補助政策,精準摸排農村勞動力培訓意愿和需求,加強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協調合作,狠抓珙縣特色勞務品牌培訓。深化培訓和勞務輸出合作機制,提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能力,確保培訓學員滿足當前就業市場技能、崗位要求,順利實現就業,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實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珙縣農民工服務中心副主任何朝陽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