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日電 (楊海燕)在綿陽市涪城區臨港經濟發展區,一座座新建的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生產車間機器高速運轉;在建的項目,挖土機、打樁機隆隆作響,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忙碌地施工,一派熱火朝天的大建設場景讓人熱血沸騰。

作為綿陽市主城區,涪城因地域受限,發展空間不足,工業短板一直制約經濟發展,面臨著“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挑戰。如何破題?涪城區在認真審視發展趨勢后,提出加快構建“3+1”現代工業體系,突出新型顯示、汽車電子、5G制造三大先進制造業主攻方向,發揮數字經濟引領作用,全面打響“涪城制造”。
走進位于臨港經濟發展區的龍華薄膜廠區2.5米寬的偏光片基膜生產線車間,身著防塵服的工人們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據了解,總投資5億元的2.5米寬偏光片基膜生產線是該企業OLED顯示和5G通訊膜材產業化項目的第一條生產線,也是全國首條偏光片基膜生產線。該生產線建設經驗于2021年成功入選全國“質量標桿”。

龍華薄膜只是涪城區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臨港經濟發展區作為綿陽產業南進、城市南進的重要承載,近年來,臨港經濟發展區已成為先進制造業發展的聚集地。在新型顯示方面,圍繞惠科、龍華薄膜等企業,著力構建驅動IC、偏光片、背光模組、玻璃基板等上游材料和下游整機終端產業鏈,打造新型顯示產業集群;汽車電子方面,圍繞富臨精工、三力等企業,著力構建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發動機控制系統、車身電子控制系統等產業鏈,打造汽車電子產業集群;在5G制造方面,圍繞5G產業功能區建設,構建5G材料、網絡通信設備,智能終端等產業鏈,打造5G制造產業集群。
“一子落”帶動“滿盤活”。助力三大產業集群蓬勃起勢,瞄準發展制高點,今年,涪城區高效推進“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對臨港經濟發展區進行了更加科學細致的建設規劃。
“將把臨港經濟發展區建成開放創新智慧低碳的千億級現代產業園區。”涪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臨港經濟發展區將持續深化落實“一園三區”發展布局,堅持工業向園區集中,東區惠科產業園全面成勢,西區科技物流全面開建,南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全面投產。目前,臨港經濟發展區正加快推進從22平方公里拓展至54平方公里,不斷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產業園里,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吸引了一撥又一撥企業紛至沓來。4月8日,在涪城區舉行的“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51個總投資203.75億元的重點項目落戶涪城;7月22日,涪城區“涪城薈”招商聯盟2022年第二批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46個總投資達130億元的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等領域重點項目在涪城落地。
站在鳳凰山頂,極目遠眺,綿陽惠科、龍華薄膜、富臨精工等正加快發展,聯東U谷、惠科模組顯示、中南高科等項目正火熱建設,“四通八達”的園區道路有序延伸……一座快速發展的現代化工業園區正快速崛起。
與臨港經濟發展區遙相呼應的科技城新區涪城片區,科技智谷、環西科大兩大組團競相發展。
“‘一區兩組團’,這是科技城新區涪城片區的布局定位。”涪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主要聚焦5G、人工智能、衛星應用等科創產業。到2025年,科技城新區涪城片區將新入駐科技創新企業200家,培育‘獨角獸’企業8戶。
南北區域掀起的大建設大發展熱潮,是涪城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如今,“涪城制造”正遍地生花。1-6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2%;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8.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15.1%,高于全市9.3個百分點,位列各縣(市、區)第一。工業投資增速108.2%,位列各縣(市、區)第一;技改投資增速41.2%,位列各縣(市、區)第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