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日電 (鄒立楊 劉思剛 于凌)“樹高千丈,終于是葉落歸根了。”近日,在異鄉漂泊40多年的老人封政樣(化名)重歸故鄉之發出感慨。

2021年9月2日,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民政局救助站工作人員小劉接到來自水潦彝族鄉社事辦馬主任的電話,稱本鄉鎮有一位疑似流浪多年的老人需要救助。小劉立即就該老人的情況與馬主任展開了交流。據了解,老人名叫封政樣,隨身攜帶了一張80年代的手填身份證件,身份證顯示老人系湖南省邵東縣人,但具體信息仍需進一步核對。
得知老人情況后,敘永縣民政局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安排小劉趕到水潦彝族鄉了解情況。歷經兩個半小時車程后,小劉和同事到達了老人居住地,在與老人的一番拉家常式的交流下,老人也隨之對小劉敞開了心扉。老人告訴小劉,自己在湖南老家還有妻子、兒子和女兒,因當時家庭生活條件不好,只好外出補鍋為生,20世紀80年代就來到了敘永縣水潦鄉、原石壩老區一帶從事補鍋行業,早些年的時候年輕健壯,走街串巷為鄉親們補爛鍋爛盆,也算是食宿不愁,生活過得不錯,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再也沒有回過湖南,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也越想念家鄉,但想起幾十年沒和家人聯系,怕妻子和孩子不愿意再接納自己,想起老家戶籍可能也已被注銷,更是沒有臉面回家。

從水潦彝族鄉返程后,老人的思鄉情切深深牽動著小劉的心,但如何做通老人思想工作,幫助老人順利返鄉安置仍是一大難題。小劉和同事經過反復研討,確定了救助方案:協調鄉鎮將老人臨時安置在民政服務機構,確保老人有良好的居住環境和生活保障。同時立即與老人第一代身份證信息的戶籍所在地——湖南省邵東縣救助站取得聯系,將老人的照片、身份證信息、交流的視頻信息轉發邵東縣救助站請求協助核實老人信息,并協調做好其家屬的工作。此外,敘永縣民政局救助站和屬地鄉鎮積極開展勸導,做好老人返鄉思想工作。
通過川、湘兩地民政的愛心接力,歷經數月后,終于做通了老人愿意返鄉的思想工作,當地政府也愿意幫助其子女解決其贍養問題。最終,老人于2023年2月通過市救助站轉站護送救助的途徑,回到原籍妥善安置,安享晚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