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3日電 (劉剛 王力)近年來,雅安市雨城區圍繞“育龍頭、建園區、樹品牌”的思路,狠抓“五個重點”,聚力打造沿隴西河糧經現代農業園區,著力推動穩產與增收互促共進。
繪制一張藍圖

按照“糧經復合”農文旅融合示范區功能布局,制定了《雅安市雨城區沿隴西河糧經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規劃》,全面啟動占地1萬余畝的沿隴西河糧經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整合各類財政資金7000萬元,申請債券1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8億元,構建了“一帶五區四中心”產業空間布局。
探索一套機制

將糧經園區建設與重大項目同部署、同推進,實施“紅黑榜”通報機制,繪制《重大項目“分工負責、分線作戰”責任圖》,6名區級領導蹲點指導、現場督促,組建3個工作專班、60余名干部全程參與,落實項目“紅黑榜”制度,每月現場調度、每季競技拉練,形成了區級統籌、部門落實、鎮村實施的工作格局。
把握一個關鍵
將良種良法配套作為提升糧食作物單位產出的關鍵,組建“專家顧問+農技人員”科技服務隊,推進優質新品種和農業新技術落地,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打造“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平臺,實現100%宜機化作業。集成推廣“糧+獼猴桃”“糧+茶葉”“稻+草莓”“稻+食用菌”等種植模式,通過“一地兩用”實現“一季雙收”。2022年,309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片,畝產值較當地單種玉米產值增加1535元。
做好一篇文章
用好大熊貓IP,打好“天府旅游名縣”、碧峰峽“5A”景區“兩張牌”,在園區建設中融入稻田種植、茶園風光、藝術休閑、研學拓展等要素,串聯上里古鎮、碧峰峽、紅豆相思谷等沿途景區,以“農業+”和“農村+”的形式,讓農民分享二三產業紅利。首期建成的300畝三益糧蔬研學基地已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1.22萬元。
明確一個目標
將聯農帶農作為根本目標,探索“國有平臺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社會化服務+小農戶”等“市場主體+”模式,實施“租金+薪金+獎金+股金”收益分配機制。2022年一產增加值同比增長4.5%,高于全國和全省增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2%,連續7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