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9日電(王爵 張明)近日,成都市社科聯(院)聯合金沙智庫研究會、成都市社科院成都研究院組織召開“加快建設現代化成都都市圈”研討會,西南交通大學、成都經濟發展研究院、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旅游學院等多名專家參與會議。

據悉,該會議由成都市社科院副院長李好致辭,成都市社科院副院長熊平主持。與會專家發揮各自專長,圍繞科技創新、協同聯動、城鄉融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
李好在致辭中指出,成都都市圈建設應聚焦“三圈一體”,著力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推動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協同共建高能級產業生態圈,強化德眉資服務配套和產業承接能力;加快構建公共服務均衡共享優質生活圈,共同打造覆蓋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在內的智慧服務場景;加快建設成德眉資創新共同體,推進成果轉化資金共同投入、技術共同轉化、利益共同分享。
西南交通大學戴賓教授指出,推進天府大道科創走廊建設是事關成德綿眉發展全局、提升戰略位勢的核心路徑,具有“一子落、全局活”的關鍵作用,天府大道科創走廊應該具備資源匯聚、創新策源、信息溝通、科技服務等功能。
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張志強研究員提出,都市圈是戰略科技力量的主承載地與競爭高地,需要構建卓越開放創新生態,這不僅是各類創新主體和創新要素的物理“集合體”,更是各類創新主體和要素的有機“化合體”,需要以科學的系統思維來設計和推進建設。
成都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李霞指出,成都都市圈建設已邁入“啃硬骨頭”的創新改革攻堅深水區,迫切需要進一步打開思路、創新體制機制、調動市場主體力量、強化功能協同,推動建設發展再上新臺階。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李曉燕指出,成都都市圈建設應以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為基本前提,構建全域覆蓋的公園體系和聯通城鄉內外的生態網絡,把自然引入圈內,形成成都現代化都市圈新形態。
四川旅游學院科技處副處長杜思遠建議,成都都市圈協力推動跨區域產業“建圈強鏈”,以“強鏈條、育集群、建體系”為主線,完善產業分工協作機制,強化“鏈主”企業引領,夯實產業載體支撐,增強都市圈經濟引領帶動作用。
成都市金沙智庫會長楊繼瑞教授認為,資本是促進都市圈產業“建圈強鏈”的粘合劑,是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契合的長效機制,設立成都都市圈產業投資基金勢在必行,建議由成都、德陽、眉山和資陽的國企出資、政府和金融機構共同出資、國有上市公司與PE共同出資和國企與金融機構出資等多條路徑設立。
成都市社科聯(院)副院長熊平指出,此次研討會各位專家學者就成都都市圈建設發表真知灼見,讓社科界的各位同仁深受啟發。接下來,我們要鼓勵社科基地、社團、協會針對專家提出的關鍵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與先發地區都市圈的對比中找差距,加快推進成都都市圈資源分配、要素流動、創新協作和產業共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