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0日電 (林忠偉)近期,在綿陽市梓潼縣,廣袤的田野里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老百姓正滿懷喜悅,采收萬畝晚秋蘿卜。

這幾天,梓潼縣瑪瑙鎮迎來晚秋蘿卜豐收時節。在龍臺村現代農業產業園,500多畝晚秋蘿卜已陸續上市。在綠葉掩映下,一條條又長又大的白蘿卜長在土壤里,農戶將拔出的蘿卜整齊地擺放在田里,有序裝車、運往超市。

據介紹,該批蘿卜是在今年8月玉米收獲后種植的晚秋蘿卜,也是農戶們今年的第三季收入。主要采用“蘿卜+玉米+蘿卜”輪作模式,即在每年11月種植來年的春蘿卜,3月種植中玉米,8月種植晚秋蘿卜,既保證糧食安全,又能豐富市民的“菜籃子”。
“今年提前與經銷商簽訂了銷售合同,主要銷售到成都、重慶等地。蘿卜長勢不錯,一畝地能采摘6噸蘿卜,每噸1000元,一畝地能夠賣到6000元。”瑪瑙鎮龍臺村種植大戶錢興維高興地說道。
據了解,瑪瑙鎮龍臺村借助潼江河沿線水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外來業主流轉土地、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土地等方法,采用“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的發展模式,著力發展符合本地實際的蘿卜產業,增加土地收入,搭建務工平臺。
“在本地務工的村民不僅可以把自家作物種植好,還可以把自家老人、小孩照顧好,并且每天能夠掙到100元。此外,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每畝還能掙到800元。”瑪瑙鎮龍臺村黨總支副書記張波說。

據悉,梓潼屬于丘區農業縣,在產業發展中,以建設全國優質生態綠色農產品供給地為抓手,將“蔬菜”產業列為六大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蘿卜位列其中。在發展中,堅持綠色發展、種養循環,大力發展有機蘿卜,提高蘿卜銷售市場競爭力。同時,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通過示范引路,變過去零星分散、種植不規范為統一技術指導、集中成片、規范種植,引導村集體和農戶蘿卜種植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優化耕作模式,采取果蔬套種方法提高土地利用率,豐富老百姓的“菜籃子”“錢袋子”。
與此同時,梓潼縣堅持“工農互動”,實現一、二產業融合發展,充分借助四川省健康食品產業園,為蘿卜發展搭建銷售平臺,也為園區內各蔬菜加工企業提供優質蘿卜原材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