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3日電(吳平華)近年來,簡陽法院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支持,推動訴源治理由“法院主推”上升為“黨委主抓”,在政法委統一領導下,構建了縱向四級貫通、橫向18家單位拓展的“4+18+N”訴源治理格局,推動矛盾分層遞進化解,有力助推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優化司法治理體系 主動融入四級網絡
“這起物業服務合同糾紛雖然事實清楚,但不能當庭宣判,業主反映的油煙擾民的困難我們要想辦法一次性解決,避免引發衍生矛盾。”胡法官面對這起“小官司”發了愁。
原來,物業公司起訴業主六年未繳物業費,業主卻反映多年深受樓下小餐館油煙擾民之害,物業公司不解決就堅持不繳費,雙方堅持不下。
為徹底群眾實際困難,胡法官將這一起案件報給了“和立方”訴源治理分中心,經分中心協調,聯合行政執法部門共赴現場勘查,當即責令底層商鋪對排煙設備進行整改。各方當事人在“法院+行政”聯合調解及法律釋明后達成一致意見,被告業主現場繳納了拖欠的物業費,原告物業公司自愿撤訴。
一件看似“雞毛蒜皮”的“小案”,卻成了簡陽法院每日慎重對待的“大事”。為高效運轉訴源治理機制,簡陽法院專門設立了“和立方”訴源治理分中心,明確由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作為牽頭部門,對口聯系市級訴源治理中心、同步對接17個市級部門分中心,更有利于任務下達、資源調配、信息傳遞等信息“統進統出”。
分中心既是“18+N”橫向工作網絡的重要一環,也是簡陽法院扎實做好訴源治理“減量工程”的重要載體。運行以來,根據業務部門協調需求聯系綜合執法局、人社局、教育局等市級部門及鎮(街)56次,聯動化解案件713件次。
強化定分止爭主責 接續消減矛盾糾紛
近年來,簡陽處于新舊政策過渡期,商品房預售、征地拆遷等社會矛盾尖銳性糾紛呈激增趨勢,對簡陽市是較大的社會治理難題和挑戰。
5月起,簡陽法院陸續收到關于涉及某樓盤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的起訴材料30余份,訴求主要是開發商逾期交房、逾期辦證產生的違約金。此外,由于許多業主對開發商不滿,拖欠物業管理費的現象非常普遍,業主、開發商、物業公司因相關糾紛產生各種矛盾。
“經詢問,該樓盤90%以上的業主都加入了維權隊伍,存在相同糾紛,將不斷地起訴到法院”,簡陽法院立案庭庭長宋黎表示,為了強化訴源治理,法院聯合市住建局、街道辦事處、房地產協會、業主代表及開發商,針對該樓盤的商品房預售合同、物業服務合同系列糾紛案件的相關問題進行多次協調討論,就一次性解決整個樓盤問題達成共識。
簡陽法院速裁團隊薛法官:“通過多次溝通協調,我們最終選定其中5件作為示范訴訟,聯合行政部門釋法說理,剩余700余戶業主與開發商、物業按照相互的給付義務主動履行,三方矛盾圓滿化解”。
據了解,“和立方”訴源治理分中心已經引進房地產協會、物業協會及其主管部門住建局的工作人員駐點辦公,就近將易產生群體性、社會性問題的物業、房地產糾紛引入人民調解機制,由主管部門靠前指導,改變以往物業、土地糾紛在處理程序上不規范的情況,調解成功的立即進行司法確認,大幅提升調解公信力和法律效力。
積極延伸司法職能 系統推進源頭治理
未成年人在校死亡是社會密切關注的大事件。2023年6月,簡陽市某學校四年級的學生鐘某在草坪玩耍時意外去世。
“多少賠償都無法彌補我失去孫兒的痛苦”。鐘某的外婆蔡婆婆在接受四川電視臺新聞頻道《非常話題》欄目組采訪時痛哭流涕。
事發后,學校所在地石鐘鎮政府聯系到“和立方”訴源治理分中心,稱“家屬的情緒很激動,我們之前也沒遇到過這種情況,疏導工作有些困難。”
接到電話后,分中心安排就近的石橋法庭法官立即前往現場指導開展化解工作,經溝通發現,鐘某的母親是精神一級殘疾,全家靠著父親在周邊打零工維持生計,鐘某的離世無疑是給家里最沉重的打擊。
面對此困境,鎮政府與教育局一起做好家屬的安撫工作,穩定家屬情緒,采取“一對一”的調解方式,和鐘某的父親、外婆“面對面”談心,站在家屬方的立場換位思考,細致傾聽他們的訴求。法庭則就補償費用事宜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講解,分析法律關系,明晰法律責任歸屬,并就補償項目、補償標準、計算方式等向家屬及學校作詳細解釋。
最終,在三方的努力下,家屬與學校達成一致并簽訂調解協議,一場意外死亡糾紛僅通過7小時便得化解。
“呼叫-響應”機制是“和立方”訴源治理分中心目前對接鎮(街)的最優方式,一條微信、一個電話都能聯系上法官,減少了中級流轉環節,降低了溝通成本,有效提升了矛盾化解效率和能力,截至目前,收集到普法需求29條,發送法官提示、法官說法35次,共有389件糾紛實現訴外化解。
據悉,近年來,簡陽法院訴源治理成效顯著,新收案件數量在連續兩年下降,同比下降10.22%、5.6%。(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