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3日電 (顏新民)近年來,德陽市旌陽區以醫養融合服務、老年友善醫院創建等為具體抓手,在解決老年人看病就醫運用智能設備困難、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照護等方面做實做細,疏通堵點、破解難點,在老年健康服務中趟出了一條溫馨有效的“新路子”。

“友善建設”——滿足老人“醫”路無阻。基層醫院以建設老年友善醫院為契機,在院內設立老年人健康養生知識宣傳欄,在社區、村居開展尊老、敬老、愛老宣傳義診公益活動,多形式將健康知識送到老年人身旁;著力加強職工老年心理學和醫學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培訓,開展老年護理技能“練兵”,提高服務老年患者技能水平;強化資金投入,推進輔具移乘設備、無障礙通道設施建設,設置老年人綜合服務窗口,開辟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建設溫馨病房,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舒適的醫療服務。
“私人訂制”——提供個性家醫服務。黃許鎮衛生院將慢病工作室作為核心科室獨立運行,結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以及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三個項目,將老年慢病患者作為重點關注對象,根據老年人體檢結果、生活習慣、工作性質、家族病史等因素為每位老人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系統管理隨訪、保健服務、健康指導、家庭訪視、免費體檢等服務。根據不同狀況老年人的健康需求,開出“特需”簽約包,細致入微的個性化健康服務,讓家庭醫生團隊成為了簽約老年人看得見、夠得著、能頂事兒的健康管家。
“健康存折”——提高老人健康素養,向轄區內老人發放一張定制“健康存折”。“存折”實行積分制管理,老人通過參加醫院健康講座和社區健康活動、記錄醫囑行為、達成健康管理目標等多種方式獲得健康積分,積分可以免費兌換生活用品、健康工具和健康服務等獎勵。小小的折子有效樹立起老年人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幫助老年人掌握健康生活的知識和技能,極大地提升了老年人參與自我健康管理的積極性。
“智能監測”——搭建“互聯網+慢病”云管理。利用物聯網和互聯網建立自有大健康數據平臺,免費向轄區簽約老人發放智能血壓計、血糖儀。老年人居家使用儀器設備后,健康監測數據通過互聯網同步至醫院信息管理后臺和老人家屬的移動設備,實現健康數據的三方實時掌控。醫院信息管理系統自動讀取數據,健康數據異常立即推送至專科醫生處進行醫學健康分析,真正做到及時提醒、及時反饋、及時救助,實現老年人健康異常狀態的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讓不能時時陪伴在老人身邊的子女更加省心、安心、放心。
據了解,今年以來,旌陽區各醫療機構開展義診義檢關愛服務46次、健康教育知識講座62次,為2900名65歲及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開展“健康敲門行動”,慢病工作室老年患者門診量達5600余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