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7日電 (衡歡)近年來,共青團西充縣委緊扣新時代“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政治定位,立足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系服務青年基本職責,聚焦提升團的“三力一度”,重點做好培育青年人才、關愛未成年人等亮點工作,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為西充縣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推動全縣共青團和青年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青年生力軍作用不斷彰顯
“朋友們,我們的果凍橙都是自己種植的,汁多味甜、入口化渣,下方小黃車即可購買……”日前,在抖音“老瘋楊”直播間,主播楊興和團隊的年輕人們每天按時上崗,介紹產品、粉絲抽獎等,忙個不停。作為“90后”新農人,來自西充縣蓮池鎮天興橋村的楊興通過線下有機種植+線上直播銷售的方式,打響“天興橋”農產品品牌,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據了解,楊興今年32歲,他在該村流轉土地2400余畝發展有機農業,已通過認證的有機火龍果、有機水蜜桃、有機糧油等基地達1400畝。他帶領100余名返鄉年輕人一起組建電商營銷團隊,通過抖音、淘寶、快手等賬號,開展網絡直播,銷售家鄉有機農產品。目前他在抖音等網絡銷售平臺擁有粉絲1200余萬,2022年銷售額6000余萬元。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楊興等人是共青團西充縣委大力培育青年人才、服務青年發展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該團縣委依托大學生“返家鄉”“逐夢計劃”社會實踐活動,為370余名大學生募集見習崗位、提供實習平臺;聯合人社、就業等部門開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舉辦“春風行動”“金秋招聘月”等就業招聘和職業培訓,幫助1400余名青年達成初步就業意向;聯合農商銀行為12名創業青年發放“蜀青振興貸”136萬元;組織18名西部計劃志愿者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領域,為基層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大力開展農村電商人才培訓,舉辦創就業青年短視頻與直播實操培訓等,培育新農人200余人。
未成年人關愛工作提質增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近日,在西充縣晉城街道觀音庵社區“童伴之家”,只見寬敞明亮的室內各類書籍、玩具應有盡有,墻上的“作品展”貼著孩子們稚嫩的書寫、繪畫作品,“成長欄”裝點著各個孩子的照片,記錄他們的成長點滴,室外則擺放著滑梯、秋千、蹺蹺板……30余名兒童在“童伴媽媽”嚴洪芬的帶領下讀古詩、做手工、繪畫等,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嚴媽媽,快看!我的畫畫好了。”10歲的何嘉棟高興地拿著剛完成的繪畫作品交給嚴洪芬點評。對留守兒童何嘉棟來說,“童伴之家”和“童伴媽媽”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不少欣喜和變化。
“作為孩子們的‘嚴媽媽’,我不僅要陪伴他們,更重要的是做孩子和父母之間連接親情的紐帶。”嚴洪芬還通過微信建立了該社區留守兒童家長群,不時在群里發布孩子學習、玩耍等視頻,讓家長們能及時了解孩子的近況,拉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責任。”共青團西充縣委書記曾艷介紹,“童伴之家”由該團縣委組織建立,每個“童伴之家”設有一名“童伴媽媽”,旨在通過童伴媽媽的陪伴,彌補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情感缺失等問題。其基本職責包括排查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定期走訪、陪伴,輔導功課,為留守兒童爭取各項保障等。
據了解,目前西充縣在晉城街道觀音庵社區、鳳鳴鎮雙龍橋村等村(社區)共設立“童伴之家”15個,服務留守兒童520余名。此外,為關愛特殊群體,該團縣委實施“守護明天”團費制度改革公益項目、“圓夢大學”項目等,通過開展各類暖心活動,關愛少年兒童,提升未成年人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呵護“祖國花朵”健康成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