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7日電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近年來,中鐵八局秉承“開路先鋒”企業精神和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迅速投入到黃河干流若爾蓋段應急處置工程的建設中,在川西高原譜寫出一幅美麗的畫卷。
嚴冬中的若爾蓋大草原,寒風凜冽,雪花飛舞。而在奔騰的黃河岸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黃河干流若爾蓋段應急處置(搶險救災)工程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數十輛工程機械正緊張有序作業。這樣的場景已持續一月有余,為雪域高原平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黃河,在四川省境內總長174公里,均位于阿壩州境內,涉及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公里。長期以來,由于河道處于自然演變狀態,主水流在河谷地帶游蕩擺動,致使河道極易變道。洪水過后,沿岸草場可能發生不同程度坍塌。目前,已危及到草場、道路等基礎設施安全。

在此背景下,黃河干流四川段河道治理已刻不容緩。2022年年初,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唐克鎮和轄曼鎮交界部位,四川省首個黃河干流生態護岸工程——黃河干流若爾蓋段應急處置工程正式開工。中鐵八局作為駐川央企聞令而動、冒雪前行,迅速投入到施工中。
水下拋石護腳、石渣回填、土工布鋪設、格賓石籠護坡、植草護坡、二次拋石護腳等一道道工序正有序、嚴格進行著……自2022年2月進場以來,經過100余天的緊張作業,由中鐵八局負責施工的黃河干流若爾蓋段應急處置工程主體工程提前完工。
作為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擁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公園,被中外專家稱為“中國西部高原之腎”,源源不斷的河水,潤澤著黃河中下游沿線地區的農業和工業生產、居民和生態用水。因此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生態保護是重中之重。
自今年2月進場以來,中鐵八局若爾蓋項目部便樹立了“環境保護治理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的理念,在推進施工的同時,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施工,裸露種植土進行覆網遮蓋,施工過程中配備灑水車2臺、霧炮機8臺,進行降塵處理,有效降低了工程建設中的揚塵污染。
為達到黃河沿岸生態治理效益最大化,該項目部還在料場及其施工便道共計2.6萬余平方米的區域采用碎石土回填、錨釘掛網、漿土草籽混合噴播的方式,構建10厘米植生層;在堆料場、施工生活區及其施工便道近6萬平方米的區域采用漿土草籽混合噴播的方式,構建5厘米植生層。
生態修復后,植物覆蓋率超過35%,進一步減少草地沙化、水土流失,為當地提供堅實的生態屏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