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5日電 (劉剛 鄭雨莎)2023年以來,雅安市雨城區堅決貫徹各級決策部署,把學習推廣“千萬工程”經驗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努力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爭當示范,以實干實績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算好“民生賬”,建設生態宜居、功能完備的現代鄉村。雨城區把群眾所思所盼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垃圾、污水、廁所治理起步,再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不斷增加群眾幸福感;聚焦“五清理五整治五提升”目標,編制了11個專項整治方案,整村推進“廁所革命”,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紅黑榜”通報工作機制,以“正向激勵+反向倒逼”提升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在有序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方面,堅持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管護,努力打通基礎設施到村到戶的“卡點”和“堵點”。
算好“致富賬”,建設產業興旺、蓬勃發展的活力鄉村。雨城區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作為提升群眾獲得感的根本途徑,提出了發展“3+N”的產業思路,做強茶葉、林竹、生豬三大產業,做優冷水魚、蔬菜、水果等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以產業為支撐、向特色要效益”的高效農業發展道路;以農文旅融合拓寬發展渠道,立足藏茶產業、熊貓文化等特色資源,形成熊貓研學等特色旅游項目;打造了隴西河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引導農耕逐步向農業觀光、農事體驗、農居度假等附加值高的鄉村旅游發展。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區93個村集體經濟純收入超過2000萬元,村均純收入達20萬元。
算好“和諧賬”,建設鄉風文明、共建共享的善治鄉村。雨城區把美麗鄉村建設和民主法治村建設緊密結合,不斷提高鄉風文明程度和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充實管理鄉村振興力量,推動村企精準共建互促;完善“一約四會”基層自治體系,組織開展文明家庭、“雅安好人榜”等評比活動和“魅力鄉鎮競演活動”,加強農村社會治理,健全完善“三化三升三強”建設,堅持“一村一法律顧問”,實現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實現“全覆蓋”;用好“川善治”智慧鄉村治理平臺,探索碧峰峽鎮后鹽村“兩中心一陣地”、周公山鎮余家村“村務監督+黨內監督+群眾監督”的“一體化”監督新模式,建立了“互聯網+”的民主監督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