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8日電 (伍排勇 朱春悅 黃燕)近年來,汶川嚴格按照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末端嚴控的農業產業發展目標,通過積極爭取,涉及全縣6鎮14個點位的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項目正有序推進。該項目的實施,將積極推動畜禽養殖糞污有效治理,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推進農業廢棄物全量化利用,改善現有農業施肥結構和施肥方式,促進農作物綠色防控體系建設,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該項目是汶川縣科技農牧局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主要內容是建設一套糞污處理生化系統,目前主要是進行基礎施工建設。”12月17日,盡管氣溫已經降到零度以下,走進汶川縣威州鎮萬村高半山一處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項目施工現場,項目施工負責人王旭正組織施工工人們對該處糞污處理生化系統工程進行鋼筋焊接和搭建工作。
在容積1700余立方米的糞污處理池內,底座已經完成混凝土澆筑,四周密密麻麻的鋼筋已經成功搭建起來,工人正在為下一步實施混凝土澆筑施工忙碌著。王旭表示,進入寒冷天氣,目前主要是對鋼筋進行搭建、焊接和場平施工,待明年天氣轉熱再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
“該項目選址該處施工建設,主要是為即將建設的0.4萬頭種豬養殖場提供糞便生態處理后,為附近上千畝甜櫻桃、青紅脆李等特色水果提供生態種植肥料,以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保障農特產品質量安全。”汶川縣科技農牧局畜牧辦負責人冉強表示。
據悉,汶川縣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由汶川縣科技農牧局施工,項目總投資1.03億元,將在汶川縣6個鎮14個地點建設畜禽(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建設糞污處理生化系統,雞糞風干系統,以及糞污消納管道、秸稈青貯池、池塘尾水處理工程以及配套設施,該項目自今年初開工建設以來,各點位已經全面進入工程建設施工階段,預計明年10月將建設完工投入使用。
近年來,汶川縣圍繞農業農村生態保護目標任務,采取管理、技術、工程等綜合舉措,有力促進了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該縣通過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堅持以農牧結合、種養循環,推進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廢舊地膜、農藥包裝物等資源化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地力加油站”,將有機肥就地就近、低成本、常態化還田。
“下一步,汶川縣將積極推廣綠色農業生產技術,鼓勵農戶采用高效有機肥和低殘留農藥、化肥等,并組織農技專家開展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升農民科學施肥用藥意識與技能,不斷強化有機肥料還田,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形成資源循環利用的綠色發展模式,從根本上減少農業污染物產生。”汶川縣科技農牧服務中心主任李鳳燕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