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6日電 (韓金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吹響了金融業深化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號角。金融機構緊密圍繞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戰略布局,以實際行動助力構建現代化金融體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近日,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的指導下,行業協會攜手主流媒體,共同開展了“‘蜀’寫新篇——四川金融業做好五篇大文章”調研活動。調研組一行在綿陽市實地探訪金融機構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領域的創新實踐。在調研中,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以下簡稱農行四川省分行)及轄屬機構的創新舉措和成效,生動展現了金融力量如何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助推產業有力發展。

助推科技企業高效成長
位于綿陽科技城的農行綿陽科技支行自2022年5月成立以來,專注于服務科技企業的金融機構迅速崛起,憑借高效的運營能力和創新的金融服務,成為支持當地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重要金融力量。
調研組一進入農行綿陽科技支行的大門,具有現代科技感的裝修風格令人眼前一亮。大廳里,一塊電子顯示屏正滾動播放各類科技金融產品的介紹。“我們支行從選址到開業,僅用了40多天,這在系統內是少有的高效。”農行綿陽科技支行負責人介紹,自成立以來,農行綿陽科技支行便明確定位:為專精特新等科技型企業設計定制信貸產品,解決融資過程中的難題。
在該支行的信貸業務洽談區,一位客戶經理正在向企業介紹“綿科貸”等系列創新金融產品,“‘綿科貸’主要針對特定行業或領域的科技型企業,提供更為精準的金融支持。”該支行工作人員表示,“在業務流程上,我們為科技型企業開辟了快速通道,大幅減少貸款審批時間,提高服務效率”。
在風險評估和產品創新方面,科技支行有著獨特模式。農行綿陽分行設立了專門的科創團隊,由經驗豐富的科技金融專家組成,負責篩選有意向的企業并建立臺賬。通過創新的聯動機制,科技支行成功為多家初創型和成長型科技型企業提供了傳統手段難以支持的金融支撐服務。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農行綿陽科技支行引入評分制貸款。“我們采用評分制代替傳統的評估方式,只要企業的評分達到一定標準,就能獲得貸款。”該支行負責人介紹。評分標準不僅涵蓋企業的財務報表,還納入科技含量、科研團隊、知識產出等多元化指標,使得貸款準入更加合理。
截至2024年10月末,科技支行的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達23.7億元,服務科技型企業33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支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6億元,已為近200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其中不少企業是首次獲得銀行貸款。未來,農行綿陽科技支行將進一步加強與當地科技型企業的合作,通過持續創新金融產品,更好滿足企業各類融資需求,從而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企業經營發展,為綿陽科技城發展貢獻更多金融力量。
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在綿陽市安州區桑棗鎮齊心村,調研組見證了“綿州農房增信貸”如何為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打通新的融資路徑。齊心村黨總支書記陳遠江介紹,隨著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齊心村一些民宿面臨修建開支大、開業困難等問題。2023年9月,農行綿陽分行創新推出全省首個農房增信信貸產品——“綿州農房增信貸”,為經營民宿的村民提供高額度、低利率的信用貸款,有效緩解其資金壓力。
近年來,齊心村以發展鄉村旅游為載體,做精鄉村民宿、做實文旅融合、做強農旅并行,構建農旅良性互動發展的新格局。據統計,齊心村旅游產業收入已達3000余萬元,預計2024年全年可達3600萬元。
“綿州農房增信貸”利用農戶的確權農房作為貸款增信的依據,通過科學的價值評估和嚴格的風險控制為農戶提供純信用貸款。該產品貸款額度最高可提升至20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可達10年,并開通了線上辦貸、隨借隨還等便捷功能。自推出以來,“綿州農房增信貸”取得顯著成效,成功入選四川省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截至2024年11月末,已累計授信農戶1.3萬戶,授信額度超36億元,用信農戶5070戶,用信金額13.6億元。
在齊心村,多位民宿經營者向調研組分享了他們的融資經歷。翎谷蔓草度假酒店負責人表示:“通過‘綿州農房增信貸’,我成功獲得貸款支持。現在民宿生意越來越好,周末和節假日還得搶訂房,我打算再向農行申請貸款,擴建民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