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8日電(杜成)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立園滿園”行動戰略部署下,為積極響應成都制造業“春苗秋樹”三年行動倡議,引導金融活水滋養制造業之根,給產業園區和企業注入強勁的發展新動能,1月8日,“立園滿園”產融護航行動——“新質飛躍 產融護航”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接會在成都舉行。
本次活動由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新經濟委、中共成都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成都市現代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指導,成都市工業互聯網發展中心、成都現代金融產業生態圈聯盟主辦,來自金融機構、行業協會、企業及各區(市)縣產業園區共2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與會嘉賓展開了深度交流,共繪成都制造業發展新藍圖。

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新經濟委副主任程樺在致辭中表示,成都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在新經濟形勢下迎來制造業發展重大機遇。他詳細介紹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多項舉措,包括暢通產融對接渠道、強化金融供給、優化產融生態等,展現了政府的積極作為和創新實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新網銀行推出的數字化“制能貸”“園區助業貸”等金融產品,依托智能模型、大數據畫像能力對優質中小微企業開展主動授信嘗試,首批對進入“春苗”企業培育庫的80家企業提供了2.5億元流動資金主動授信,全力助力“立園滿園”行動,支持新質生產力培育打造。
隨后,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陳靂以《2025年宏觀經濟及新質生產力發展展望》為題進行了主題分享,為與會者提供了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深刻洞察以及對未來趨勢的精辟見解。他對2025年宏觀經濟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新質生產力作為經濟增長突破口的發展態勢,并從政策助力實體經濟、新質生產力突破經濟增長、數字經濟與高端制造賦能等方面,闡釋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宏觀背景與挑戰預判。

本次活動亮點之一是成都制造業“春苗”培育庫名錄的發布以及“成制產融通”育苗站的現場簽約。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明確產業培育重點和金融資源配置,為成都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描繪出一幅清晰的藍圖,本次簽約儀式不僅是成都制造業與金融領域深度融合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融結合的具體實踐。
簽約儀式上,來自成都市工業互聯網發展中心、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辦事處、成都新創創業孵化器服務有限公司、成都人力資源服務協會、青羊工業集中發展區管理委員會、成都科杏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都智慧車城發展有限公司、成都市郫都區智能制造產業協會、成都市新津區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管委會的代表們上臺簽約。本次簽約儀式彰顯了成都積極構建產業生態圈、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決心,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助力成都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本次活動的分享環節呈現出多元化、精細化的特色,涵蓋了從政策解讀到市場趨勢,從理論探討到實踐案例的全方位交流。在“成制產融通”育苗站建設單位分享環節中,成都新創創業孵化器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武侯高新公司總經理許焰介紹了智谷匯育苗站的建設情況,闡述了通過提供政策咨詢、科技項目申報、人才對接等多元化服務,促進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持續推動產業生態的健康發展;成都科杏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凡宣介了電子科大科技園(天府園)以市場化邏輯促進校地企合作共贏,以專業運營公司為中軸做強大學科技園的辦園特色,以及面向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產業科技公園的規劃。

活動現場,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代表從資本市場視角出發,介紹了服務企業的方法論。和玉資本合伙人歐陽延軍在主題分享中介紹了通過整合國際資源,為被投企業提供多元化支持的路徑;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交易銀行部現金管理團隊主管鄭曦,以國有商業銀行展業實踐為視角,詳解了幫助企業實現境內外資金的高效融通和集中運營的策略。同時,企業代表帶來了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成果分享。
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為成都制造業提檔升級奠定了主基調,為集聚金融資源助推企業發展注入了驅動力。未來,政銀企將持續強化協同,通過政府引導、金融支持和企業主體的攜手并進,為成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助力成都成為推動全省全國制造業向好發展的關鍵引擎和有生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