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22日電 (楊勇)2024年,綿陽市三臺縣憑借著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的強勁動力,書寫了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精彩篇章。

經濟領域成績亮眼,產業升級穩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深入實施,國有企業在縣域經濟中的引領作用愈發凸顯。通過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企業經營格局更趨合理,公司治理機制不斷完善,在新材料、光伏等新賽道產業積極布局,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中心高效運轉,“三好”營商環境品牌深入人心。各類專項治理行動有力打擊了市場不良行為,全方位服務體系確保企業問題能及時解決,惠企政策精準直達,激發了民營經濟的蓬勃活力。
農業產業蓬勃發展,“3+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鞏固提升。作為“天府糧倉”三臺縣,生豬全產業鏈建設成績卓越,全國黑豬交易市場和省級產業交易服務平臺建成,向“西南黑豬第一縣”大步邁進。農業園區化發展成效顯著,帶動農業朝著設施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國省產業集群核心區建設成果豐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農商文旅體深度融合,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

工業經濟扎實邁進,圍繞重點產業構建完善體系。強鏈補鏈延鏈行動成果顯著,紡織鞋服、健康食品等產業向百億級邁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茁壯成長。憑借農產品原料優勢,精深加工水平大幅提升,新賽道產業也吸引了眾多領軍企業入駐。園區基礎設施持續升級,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制造業企業“智改數轉”加速推進,“三臺造”工業品聲名遠揚。
服務業發展活力四溢,政策體系不斷健全。新興服務業成為新引擎,傳統服務業在消費新場景的打造下煥發生機,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等建設讓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家政、康養等領域的企業茁壯成長,養老產業順應老齡化趨勢蓬勃發展。電商新業態、促消費活動充分釋放消費潛力,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趨勢明顯,商貿流通體系日益完善,外貿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文化研究助力三臺文化魅力彰顯。全域旅游格局成型,“一核四翼”布局特色鮮明,“文旅+”新業態催生沉浸式消費體驗。旅游宣傳產品持續推出,潼川古城等項目建設加速,國有演藝公司提升文旅競爭力,體育賽事與文化融合重塑“足球之鄉”輝煌。
改革創新與開放合作雙輪驅動。科技創新機制優化,財政支持加大,政企聯合攻關關鍵技術,科技成果加速轉化。教育綜合改革提升教育質量,特色學校與專業建設成果突出。人才戰略深入實施,引育用留機制完善,人才活力充分激發。
開放合作水平顯著提升,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區域合作不斷深化,通過承辦一系列的活動,提升知名度、擴大影響力。招商引資模式創新,優質項目紛紛落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對外開放通道日益暢通。區域協作機制健全,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與各地協同發展成果豐碩。

城鄉融合發展成效顯著,縣城城鎮化建設試點與城市更新試點成果豐碩。城市形態優美宜居,公共服務功能完備,管網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品質,縣域副中心與特色鎮建設協同推進,構建合理城鎮發展格局。農村資源要素被充分激活,土地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金融創新助力鄉村振興,強農惠農富農制度保障有力,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加大,管護機制日益完善。
民生保障堅實有力,就業與收入分配改革成效顯著,重點群體就業充分保障,就業形態多元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醫保、養老等制度不斷優化,社會救助精準有力,住房保障持續加強。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醫療資源均衡布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人口發展服務體系完備,養老育幼服務優質高效,公共服務適老化適兒化改造貼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