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17日電 (李霞)“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增進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17日,廣元市利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該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的“心上事”當成“上心事”,聚焦發展為民、政策惠民、服務便民,如期高質量完成53件民生實事,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65%以上,百姓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翻開2024年“民生賬單”,每一項民生工程的“兌現”,都推動著利州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幸福,正從這里出發!
補齊民生短板 繪就幸福畫卷
“小區屋頂做了防水,斑駁的外墻加了保溫層并粉刷一新,坑洼的路面也得到平整硬化,如今整個小區煥發著生機,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呀!”見證著老樓重新披上“新衣”,家住廣元南河街道南鷹社區“玖合苑”小區的劉國生不由得感慨萬千,他說,老舊小區變好了,生活也變美了。
老舊管網改造、新增停車位、建設健身場所、美化環境、統一物業管理……從“面子”到“里子”,從“硬件”到“軟件”,一個個老舊小區的蝶變,給群眾帶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去年,利州區持續完善城市功能,扎實有序實施城市有機更新項目,加快推進130個老舊小區實現改造投用,讓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213部既有住宅電梯增設全部完成;東壩105等130個小區燃氣管道改造持續推進;世紀景苑等89個海綿化改造示范小區全面完工……一年來,利州區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圍繞一系列民生實事,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堅持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補齊民生短板,一樁樁民生實事從承諾變為現實,穩穩地托起了利州人民的幸福生活。
筑牢民生之基 擦亮幸福底色
經過技能培訓實現更好就業的務工人員難掩喜悅心情;獲得高比例醫保報銷和救助的困難家庭如釋重負;在社區食堂解決吃飯難題的老人露出滿意笑容……
教育更優質、醫療更高效、就業更穩當,社會保障水平逐年提高、群眾生活大幅改善……從城鎮到鄉村,從物質到精神,利州著力抓好基礎類、服務類、保障類民生之基。
教育夯實民生之基。大力推動教育提質,推進學區制治理,實施心理健康成長守護工程,投入2.2億元實施“擴容增位”,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8所,新增教育優質學位420個。
醫療呼應民生之需。持續推進健康利州建設,深入實施“1+2+N”新模式,持續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就業筑牢民生之本。扎實抓好穩崗就業,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0.96萬人、農民工轉移就業5.92萬人,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幫扶就業率達95.7%以上,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形式趨于多樣化。
……
一個個熱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應,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開花。
辦好民生實事 共建幸福之城
“民生”二字,宏大而抽象,只有落到生活的細微處,百姓幸福才有著落,群眾才能由內而外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從新增城鎮就業0.96萬人,到累計救助困難群眾48萬人次,再到轄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171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為就醫群眾節省費用130.06萬元,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實”;
從24小時工會驛站、“15分鐘養老服務圈”托起“家門口”的微幸福,到“書香利州·全民閱讀”、全市首屆民間文藝展演大賽等系列活動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再到“消費券”“人才券”的發放、“跨省通辦”“高效辦成一件事”的辦結,以及“房票”試點的推行,“辦一件事·暖萬人心”惠民活動的開展,讓百姓安家安居又安心,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更濃”;
從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的全覆蓋建成,到智治低空警務、新型社區警務、警網融合治理的強力推進,再到“多格合一、一網運行”“房東協會”等微治理機制的創新推廣,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更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新一年開啟新征程,利州將從“新”出發、乘勢而上,繼續把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小事當作“頭等大事”,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愿景繪制成幸福實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