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7日電(吳平華 羅景萍 陶坤)26日,在四川高縣沙河鎮二七村麻跳路以工代賑項目施工現場,機器設備轟鳴,10余名由當地村民組成的施工隊正揮舞著鐵鍬、鐵鎬對原有路面進行挖掘清理、沙石攤鋪和路基堡坎堆砌,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據悉,該項目是沙河鎮2025年中央財政預算內資金以工代賑項目之一,總投資440萬元,整治路段總長4.1公里,通過將原4.5米的路面拓寬至6.5米,同時對破損路面進行重新硬化、修建邊溝、安裝防護欄等措施,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條件。整體項目計劃在8月完工投用,將有效解決沿線大里村、二七村、麻柳村、三八村4個村上千戶農戶的交通出行以及農副產品運輸問題,激發沿線特色果蔬產業向外活力。

“這條路打好以后,大家出行可就方便多了。”說起該項以工代賑項目,家住沙河鎮二七村的村民胡禮香滿心喜悅。她說,這條公路一直是村里的交通要道,這些年村里產業發展起來了,生活條件也在不斷改善,進出車輛也多了起來,大家都希望能將道路進行拓寬修整方便出行。當得知村里以工代賑項目啟動時,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霸诩议T口就能就業,每天有120塊錢的工資收入,錢也掙了,家也顧了,還不耽誤種地,看到村里越變越好,我們打心底里高興!
在該項以工代賑項目中,像胡禮香一樣實現家門口就業務工的群眾大約有140余名,其中半數以上為易地搬遷、脫貧戶群體,預計發放勞務報酬146.21萬元,人均就業收入超1萬元。據了解,以工代賑不同于直接賑濟,是通過組織農村群眾采取“培訓+上崗”模式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參與當地工程建設,并發放勞務報酬的一種幫扶政策,不僅能為當地群眾提供務工增收的機會,還能通過項目建設為鄉村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近年來,沙河鎮將以工代賑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將惠農政策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積極謀劃、儲備、實施以工代賑項目。截至目前,全鎮已累計實施以工代賑項目4個,投資總額超1200萬元,吸納務工群眾770余人,發放勞動報酬347.82萬元。
“下一步,我們還將加大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力度,持續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運用以工代賑方式,擴展農村就業空間,促進群眾就近就業增收,確保以工代賑‘賑’出實效!鄙澈渔傁嚓P負責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