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如何用“基因剪刀”對抗腫瘤?

成都美杰賽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
一提到“基因編輯”這個具有前沿科技感的詞語,很多人會聯想到科幻大片中的高科技場景。然而,在生物醫學領域,基因編輯技術正在合規前提下被逐步利用,目標是精準治療人體疾病。
利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學和細胞工程學技術,用提前設計好的“基因剪刀”把免疫細胞上導致腫瘤患者免疫耐受的基因剪掉,相當于重新“武裝”免疫細胞,并顯著擴增其規模,再回輸患者體內,從而增強其免疫監控和抗腫瘤能力,讓腫瘤患者的病情得到逐步緩解和控制,這是成都美杰賽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美杰賽爾”)正在攻堅的項目。
美杰賽爾董事長鄧濤博士曾在紐約大學、多倫多大學從事多年科研工作,聚焦基因免疫、腫瘤干細胞等生物技術領域,他曾與合作導師——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查爾斯·賴斯(CharlesM.Rice)共同發表署名文章。自2015年落地成都以來,美杰賽爾一直奔跑在基因編輯和細胞工程技術這一新賽道。“目前,我們正在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按計劃和相關法規有序推進研發項目的商業化進程,在資本市場方面,科創板、港股等我們都會納入考慮。”鄧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踩準創業新賽道 解決市場最急迫的難題
基因技術和細胞工程是當前全球生物醫藥研究的熱點方向,也是美杰賽爾自2015年扎根成都以來堅持沖刺的新賽道。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Jennifer發表評述,認為基因編輯在重大疾病治療中引領革命性機遇,尤其針對腫瘤、遺傳病等。“到底瞄準哪個領域進行技術攻堅?我們的策略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目前中國實體瘤患者最常見,急需技術攻堅,而醫藥市場需求也很龐大,于是我們決定集中力量在這個賽道沖刺。”
“我一直有一個愿景,希望用前沿生物技術,開發出治療實體瘤的新型細胞治療產品,滿足晚期腫瘤患者的急迫需求。”鄧濤是四川廣元人,常年在北京和海外求學,有多年海外科研經歷,看好成都生物醫藥的產業前景和人才優勢,歸國后,他選擇到成都創業。
如今,美杰賽爾研發團隊正由小變大。鄧濤認為,對于一名“海歸”而言,成都是在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有機結合方面做得很棒的城市,這一點無論是對青年蓉漂人才還是資深創業人才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對美杰賽爾而言,在成都創業可以找到優秀的‘合伙人’。”
2016年,美杰賽爾開發了世界首個臨床GMP級基因編輯T細胞制品,并與臨床試驗合作方聯合完成了全球首個基因編輯細胞抗腫瘤治療I期臨床試驗,在生物醫藥技術長期領先的美國科學界于半年之后才開啟了類似試驗,這標志著美杰賽爾在應用基因編輯技術開發新型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瘤的轉化應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據鄧濤介紹,美杰賽爾的基因編輯技術是體外分離相關免疫細胞,采用提前設計好的“基因剪刀”把不好的基因剪掉,這個技術行為就是“基因編輯”。在此過程中,用最前沿的分子生物學和工程學技術把不好的基因剪掉,然后用細胞工程化技術大規模擴增,“這相當于免疫細胞被重新武裝了一次,實現了功能增強,同時,在數量上要實現成千倍擴增,待擴增數量合格后,經過嚴格的安全質控,再以冷鏈運輸到醫院,采取靜脈輸液方式注射到腫瘤患者體內。這一實驗過程均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醫學倫理規范下實施,團隊已于2018年完成了Ⅰ期臨床。”
美杰賽爾做了共計12例完整Ⅰ期臨床,相關成果于2020年4月在《Nature Medicine》發表,這是目前為止全球完成例數最多的基因編輯細胞治療腫瘤I期臨床試驗報告。
提速產品商業化進程 力爭登陸資本市場
“隨著我們迭代工藝開發,目前基因編輯效率已提升3倍以上,我們對后期臨床試驗顯著提升療效信心十足,將按國家相關法規,提速產品商業開發進程,爭取早日上市滿足晚期實體瘤患者治療的急迫需求。”鄧濤說。
“由于腫瘤尤其是晚期腫瘤的治療,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質量。基因編輯技術的免疫治療在延長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方面有巨大的潛力和優勢。”在鄧濤看來,基因編輯的細胞制品可以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晚期腫瘤患者免疫的宏觀生態和免疫多樣性,從而成為最根本的用藥。
“現階段晚期腫瘤治療依靠單一技術、單一藥品完全徹底治愈還很難實現。未來晚期腫瘤的治療趨勢就是精準與系統相結合,尤其在提升免疫力方面,讓免疫生態恢復到正常,通過提升免疫力,達到延緩、阻斷腫瘤的生長和轉移,使腫瘤成為慢性病,實現長期帶瘤生存,再逐步縮小,甚至完全根除。這是我們近期主要的技術攻堅方向。”鄧濤坦言,腫瘤是人類健康最大的一個公敵,在攻克腫瘤中任何一個小的技術進步,都是人類阻擊腫瘤戰役的一個大的勝利,“技術攻堅一定會集小成大,一步一步戰勝腫瘤。”
去年以來,成都先導、苑東生物、圣諾生物、歐林生物等一批生物醫藥企業紛紛上市,提振了成都生物醫藥新賽道企業沖刺資本市場的信心。面對資本市場這條賽道,美杰賽爾也在積極準備下一輪融資計劃,加速推動各管線產品的商業化進程。
“基因編輯是全球生物醫藥界最前沿的領域,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值得期待!細胞治療是針對疾病產生的基因機制,有針對性地進行用藥,這是生物醫藥發展的終極方向。實際上,基因編輯不是一個新概念,它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但由于操作上的原因,距離實際的臨床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長期關注生物醫藥投資賽道的允治資本合伙人羅超表示,基因編輯產品投資巨大,資本的力量將幫助企業在這條新賽道上走得更快。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實習記者 宋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