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金祝
近日,成都高新區交子大道正式開街,璀璨奪目的天府雙塔和造型別致的交子之環,吸引了眾多市民來此“打卡”,見證交子公園商圈向世界級商圈邁進的重要時刻。
而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又一個備受期待的商圈也迎來了好消息。8月24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鐵像寺水街二期規劃已正式公布,預計明年3月底開街。

商業主街
融合天府文化
構建具有“成都味”的公園式新空間
鐵像寺水街二期位于成都高新區劍南大道側盛安街,緊鄰鐵像寺一期東側,用地面積約81畝,總建筑面積約7.3萬平方米,項目建筑規劃風格與一期類似,均為低密建筑空間。
在水街一期的基礎上,水街二期融合天府文化中的經典建筑景觀,打造獨棟商業消費場景、文化街區場景、游園觀賞場景以及活力運動場景等業態,通過街巷、水岸、廣場、林盤、運動場的空間營造,描繪富有川西人文色彩、多元活力的開放式街區,打造公園式天府人文與生活美學集成空間。
園林水池古色古香移步換景,亭臺水榭錯落有致,橋頭橋尾水岸街巷相接……走進鐵象寺水街,流水潺潺的水景特色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穿流而過的肖家河讓鐵像寺水街一期將天府水文化融入其中,而二期則將一條與肖家河南北連通的自然水體作為主水系,南北各設置一處水地作為景觀核心,串聯起街巷院落、小橋戲臺、古塔水岸,并在主要街道及廣場空間設置人工水體景觀。此外,傳承水街一期橋梁以成都古橋命名的形式,將新建的6座橋梁分別命名為玉帶、同善、永平、禪尼、余慶、一心。
除了水文化以外,極具成都特色的林盤文化、園林文化、市井文化等也被融入建筑。以清蜀皇城求俊義坊為原型的石木結構求賢牌坊,與一期的進士牌坊東西呼應,并結合升庵紫藤景點構建起寓意招賢納士、開明求賢的“水街人才流線”;以杜甫《客至》中描繪的園林意向為空間范式,還原“宅、林、溪、田”川西林盤傳統格局;通過借鑒老成都傳統街巷尺度、選取成都具有代表性或已消失的街巷名來命名,留存老成都的街巷文化。
在水街二期,杜甫筆下的“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景象也將重現。北地塊臨天府一街界面打造林下花田景觀區,種植海棠、玉蘭、梅花等傳統花喬。同時,將二十四節氣對應的花卉通過方形石刻的方式表現在鋪裝上,散布在水街街巷之中,并通過配置相應的植物形成二十四節氣皆有花景的水岸花街。
動靜結合
打造公園消費場景新典范
據介紹,鐵像寺水街一期以“禪”“茶”“橋”為主題,營造情感內斂式藝術文化氛圍,整體偏“靜態”;二期則偏“動態”,以“演繹”“國潮”為主題塑造外放式藝術文化氛圍。同時,還將以主題各異的獨棟建筑為載體,將年輕化且極具活力的業態注入建筑,以休閑時尚、運動體驗、生活品質為三大主題,聚焦國際消費,招引全國首店、西南首店、成都首店,增加零售及娛樂業態占比,著重打造夜間經濟潮玩場景,形成主題氛圍濃烈的沉浸式商業街區,與一期共同為游客打造功能完善、動線流暢的繽紛游逛體驗。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水街二期精心打造水景觀與“濱水市集”、文創藝術街區、夜生活潮流地。其中,在水街二期北地塊入口區水域南側的船舫,與一期回瀾塔成空間對望之勢,以著名西蜀園林文君井中漾虛樓作為藍本,將古代船舫中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彈琴吟詩的場景轉化為現代消費場景,設置臨水觀演空間,給游客帶來沉浸式視聽享受。以少城公園鶴鳴茶社為藍本的枕流茶室,將茶館空間與園林空間有機融合,與水街一期戲臺、壩壩茶相呼應,再現老成都原汁原味的市井風貌。
該負責人表示,未來,在水街二期,與青磚灰瓦、紅墻翠竹的古建筑交相輝映的,是各類適合拍照打卡的酒吧餐飲、年輕人喜愛的潮玩集合、潮品零售及各式買手店。漫步其中,市民將同時體驗潮流與詩意、古典與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