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cdxw > 華西都市報

成都混合團體世界杯帶動消費2.6億元 賽事營城如何孵化城市“熱流量”?
2023年12月19日 09:57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曹惠君

  七個黃金比賽日,給城市帶來的,是超過想象的“熱流量”。剛剛結束的2023年成都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杯(以下簡稱“成都混合團體世界杯”),實現票房約2800萬元,聯動賽事帶動體育產業、住宿業、餐飲業、交通業和購物等方面產值達2.6億元。

  體育聯袂城市高質量發展,成都在賽事營城的深度進程中,收獲著實在的“甜頭”。

  “一日比賽、多日停留”球迷在成都的觀賽新模式

  12月4日,成都混合團體世界杯首個比賽日。人民南路上,大量的觀眾前往四川省體育館,觀看中國隊和瑞典隊在下午5時進行的比賽。按照新賽制,先取得8分的隊伍獲勝。結果,中國隊以8比0贏得首場勝利。

  “走,對面吃個肥腸粉,還能趕上晚上8點的高鐵。”觀眾席上,來自重慶的盧娜拉上8歲的兒子,準備離場。這一天,盧娜母子專門請了假,趕來成都看球。從外地專程來看比賽的觀眾,不在少數。有的乒乓球愛好者提前搶票,買了好幾場球票,約上親朋好友一起來看球。比賽空當時間,他們則開啟了成都的“游購娛”模式,武侯祠、錦里、熊貓基地,搭上成都旅游巴士無縫對接。

  同樣惦記著成都“City Walk”的,還有乒乓球運動員們。12月6日上午,多支參賽隊伍的運動員們一起參觀了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憨態可掬的國寶們,俘獲了一眾運動員的心。澳大利亞運動員布羅姆利·米歇爾是拖家帶口來看熊貓的。她的丈夫和1歲女兒一起來成都觀賽,夫婦倆為女兒穿上黑白相間的熊貓服,露出圓圓的大眼睛,就像一只可愛的大熊貓寶寶。

  羅馬尼亞運動員伯納黛特·斯佐科斯已經是成都的“熟客”了,她告訴記者,自己已經來過成都很多次,“每次來這里都非常開心,成都是我最喜歡的城市之一,這也是我第三次來看大熊貓了!每次看都還是覺得很可愛!”她對混合團體世界杯贊不絕口,“比賽氛圍非常好!歐洲并沒有這么多觀眾,看到和聽到這么多現場觀眾為我們加油,心里非常溫暖,打球也很有動力!”

  “一日比賽、多日停留”的觀賽新模式,成為了越來越多球迷的復合觀賽模式。數據顯示,成都混合團體世界杯期間,大約有兩萬多名成都以外的球迷購票觀賽,平均每位球迷的花費從2000元到7000元不等,通過賽事帶動體育產業、住宿業、餐飲業、交通業和購物等方面產值達2.6億元。

  跨省跨城觀看賽事人數占比提升,讓城市短時間內新增數萬人流量,他們的衣食住行娛,拉動旅游、交通、住宿、餐飲、游玩等一系列消費,對城市產業發展的“杠桿效應”越發明顯。

  截至12月11日數據,在12月4日至12月10日成都混合團體世界杯比賽期間,通過平臺下訂單,從外地前往成都旅游的訂單數量同比去年增長超2倍,酒店增長超10倍,機票增長約1.5倍。環比前一周(11月27日-12月3日),外地來蓉旅游訂單數量增長3%,酒店預訂增長超30%。

  專家解讀賽事營城 辦賽有“倍增器”的效果

  人氣,是決定流量的關鍵。作為一個全新賽事,成都混合團體世界杯第一輪銷售的35000多張球票,在一小時內幾乎被搶空。第二輪售票7分鐘賣出10000張,總票房收入約2800萬元,可謂人氣滿滿。未來幾年,成都還將持續迎來大量重量級賽事,如2024年羽毛球湯尤杯、2025年世界運動會、2027年體操世錦賽等。名賽與名城雙向奔赴,國際化體育賽事IP深入人心。

  戴德梁行華西區董事總經理張裕鵬認為,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倍增器”的效果。“通過舉辦賽事,城市的形象也得以提升,國際性的運動賽事更是能夠將城市的名字傳播到全球,吸引國內外媒體的關注,這有助于打破城市的地域局限,提升城市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張裕鵬提到,根據近日發布的《全球體育之都報告:奧林匹克生態系統》顯示,北京和成都雙雙入圍全球前十,其中北京憑借“雙奧之城”的優勢排名第四,成都則通過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等大型綜合賽事的舉辦位列第八。顯而易見,大型綜合賽事正在不斷提升成都在全球體育社區的影響力,并且促進成都邁向全球體育之都的目標。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張裕鵬列舉賽事撬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案例。以卡塔爾世界杯為例,有報道稱,卡塔爾的盧塞爾新城是為世界杯造的一座新城。但實際上,“盧塞爾”計劃早在2004年就已啟動,世界杯的舉辦,加速了這座“未來之城”的落地。因此,“造城”和“世界杯”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盧塞爾新城十分典型地拓展了城市空間,盧塞爾體育場更是登上了卡塔爾新紙幣,一定程度上成為這個國家的象征。”張裕鵬認為,新城借世界杯向全世界進行了一場巨型營銷,已成為卡塔爾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并且盧塞爾90%的房產已經被買走,其實現的經濟價值不言而喻。

  就成都而言,作為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2022年,成都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跨上千億元臺階;2023年前三季度,成都體育產業總規模實現876.7億元,同比增長15.1%,成都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約482.6億元,同比增長14.9%。

  未來隨著大量的賽事落地,成都體育經濟有望再上新臺階,根據《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賽事名城建設規劃》顯示,成都到2025年將建成賽事體系完備的世界賽事名城,每年舉辦國際級和國家級賽事50項以上,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500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地方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2%。

  把握重大賽事機遇 趁熱打鐵乘勢而上

  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成都市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578.6億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突破2700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8.4%;成都體育產業總產值達1005億元,是10年前的約6.3倍。大型賽事帶來的利好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利用賽事從根本上激活成都市場經濟?張裕鵬認為,可以考慮圍繞三大“體育+消費場景”的深度打造策略出發。

  張裕鵬提到,“體育+培訓服務”已成為新增長點,隨著體育健康意識增強、新興項目不斷出現,正確的運動方式、更好的運動表現將成為新關注點。運動培訓服務,必將成為消費新需求,大量健身房、私教、專業培訓機構正不斷涌現,除成人體育培訓外,少兒體適能市場也不斷擴大,龐大的需求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同時,“體育+消費”正多元化涌現。由運動延伸的健康餐廳、體育高能級品牌店,早已搶先落戶成都占領市場紅利,如始祖鳥中心、Patagonia中西部首店、Honma全國首家城市中心店等。新市場環境必將帶來新商機,當下成都的體育發展與經濟增長息息相關,運動已成為成都人的生活品質。

  “體育+文旅”無邊界融合,也是一個大趨勢。賽事帶來的大量人流涌入必將拉動旅游業,從而刺激酒店、餐飲、零售等發展,未來,成都將優勝劣汰沉淀出真正具有成都特色的旅游線路、文創產品、主題表演的精品。(記者 賴芳杰)

  (來源:華西都市報)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韩国日本久久国产精品va尤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 五月婷之久久综合丝袜美腿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