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2023年,成都在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大場景”中找準民生實事“小切口”,不斷打造包含“老與新”融合共生、“遠與近”情景切換、“繁與簡”智慧轉變等元素的“成都式幸!,持續擦亮幸福城市底色,確保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目前,2023年初制定的86項具體民生實事工作目標全部圓滿完成,其中16個項目超額完成。
聚焦兜底線
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堅持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成都突出就業優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6.44萬人,新增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8.23萬人,幫助1.6萬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同時,織密社會保障網,為5.5萬繳費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為符合條件的建檔困難職工提供生活、醫療、助學救助,發放幫扶救助資金及物資284萬元。
推進弱有所扶,實現有意愿且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100%,為近8000戶獨居殘疾人、60歲以上獨居老人安裝煙感報警裝置,為1.1萬名困難職工和環衛工人免費健康體檢。
聚焦補短板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緊扣市民需求急、覆蓋范圍廣的短板弱項,切實辦好得人心、暖民心身邊“關鍵小事”。
成都積極回應群眾便捷出行需求,加快推進9個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新開優化接駁地鐵的公交線路23條,治理常態性交通堵點30處。
不斷滿足群眾就近就醫需求,新建醫療次中心15個,完成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三期項目建設、增加救治床位800張。
加快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建中小學、幼兒園67所,改擴建13所,新增學位8.25萬個,打造義務教育階段“新優質學!66所。
持續強化住房保障體系,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6.1萬套(間)、人才公寓7471套,完成老舊小區改造616個,實施棚戶區改造3094戶、城中村改造2718戶、農村危房改造136戶。
聚焦提品質
打造宜居生活環境
主動對接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讓城市更有質感、更有內涵。
做強宜居生態本底,新增綠地面積1800公頃、完成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5.82萬畝,新建天府綠道845公里、“回家的路”社區綠道1003條,新改擴建“口袋公園”20個。
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發布《大運場館“一場(館)一策”惠民開放清單》,開展“大運場館健身門票免費領”活動,全市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接納群眾健身539萬人次,舉辦“文化四季風”系列品牌群眾文化活動131場。
提供優質便捷的人文關懷,開通心理援助服務熱線13條,提供援助服務2萬次以上,建成社區養老綜合服務體20個,打造智慧社區、數智鄉村782個。
記者 白洋 李霞 李世芳
(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