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3日電 (張浪 馮子珊)11日至12日,“繪綠公園城 美麗成都行”美麗成都——2024年生態文明媒體采風活動在成都舉行,為期2天的活動囊括了一系列成都生態環保特色亮點點位,全方位展現成都生態文明建設新成果、綠色低碳發展新成效。

從引入“智慧舞場系統”為市民降噪的人民公園,到著眼“碳中和”的“綠色大腦”天府永興實驗室,20余位行業代表和主流媒體代表進行了深入探訪,看硬核科技如何繪綠公園城市,共同探索成都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創新與實踐。
過去的成都人民公園被戲稱為“世界上最吵的公園”,近年來,成都市市級相關部門、屬地街道、公園管理方高度重視該園噪聲擾民問題,多措并舉,探索出一條整治公園娛樂噪聲的智治新路徑,逐漸將“世界最吵公園”轉變成了一座安靜美麗的園林。
“兩個立柱音響,再加上立體化豎屏,組成了智慧舞場系統。”人民公園智慧降噪設備運營管理工作人員楊明杰介紹,這套設備運用了先進的超聲波定向傳播技術,實現設備發出的聲音被集中在固定區域傳播,只有處于聲場內的人才能感受到清晰聲音,超出該范圍后,聲音大幅度地衰減至環保分貝以下,這就能從聲音源頭控制噪音,優化公共聲環境。
走進天府永興實驗室,這里是全國首家聚焦“碳中和”的省級實驗室,也是“綠色大腦”,匯聚全國碳中和領域60余位院士專家學者,依托四川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重點單位共同建設。
據悉,該實驗室科學主要著眼清潔低碳能源、資源碳中和、碳捕集與利用、碳匯與地質固碳、減污降碳協同、碳中和集成耦合六大研究領域,深入探索新型舉國體制,通過“核心+基地+網絡”的運行模式,打通“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業轉化”創新全鏈條,促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社會綠色轉型。
在天府永興實驗室,聚焦碳中和領域多個關鍵技術精準攻關,通過有組織科研串珠成鏈、集群成勢,助力地方綠色產業發展。“二氧化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那么如何正確衡量電力生產、傳輸以及使用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為電力行業低碳發展的關鍵性環節,是實現我國雙碳目標的基礎技術能力,也是我們團隊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在天府永興實驗室新型電力系統研究中心,該中心助理工程師陳紅湖介紹,對此,我們團隊提出了一種電力系統實時碳計量與追蹤解決方案,開發了這個面向四川省的電力能源系統碳流分析平臺。
在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部片區,一座占地131畝的現代化實驗室正成為城市綠色發展的新引擎。這里,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不僅承載著技術創新的重任,更是成都乃至全國汽車產業綠色轉型的加速器。自2021年10月破土動工,至2023年竣工,再到2024年初獲得CMA資質認證,成都基地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從規劃到運營的全過程,標志著成都在機動車污染控制領域的研究與實踐邁上了新的臺階。
在成都興蓉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們探訪成都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情況,目前正在建設成都市龍泉驛區150萬噸/年建筑廢棄物資源一體化示范項目,建成后將有效解決城市建筑垃圾處理的難題,既能促進無廢城市建設,還能通過資源循環利用,為城市發展提供新的綠色建材。

此次采風活動,全方位展現了成都生態文明建設新成果、綠色低碳發展新成效。此次活動不僅展示了成都的綠色發展成果,也傳遞了環保理念,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