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辣四川火鍋。 張浪 攝
中新網成都8月12日電 (賀劭清 單鵬 趙子晴)“我們希望為‘Z世代’提供美味的同時,營造一個新奇的環境,盡享火鍋與音樂碰撞帶來的雙重快樂。”傍晚迎來了一天中火鍋用餐的高峰,成都拿椒唱片火鍋店負責人劉樂也加入到緊張傳菜的行列中。他身旁的小桌上,所有紙巾、餐架都被做成了黑膠唱片樣式,極具節奏感的搖滾樂與麻辣撲鼻的牛油香在這間工業風的火鍋小店“交響”。

炒制火鍋底料。 張浪 攝
“Z世代”是美國及歐洲的流行用語,意指1995年至2009年間出生,深受互聯網影響的一代人,而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Z世代”人群。雖然注重網絡社交、追求個性表達的“Z世代”多以學生為主,集中在下沉市場,但未來十年他們將成為社會中堅力量并引導消費變革。新消費“燙出”新需求,當前不少火鍋店正各顯神通、巧思走近“Z世代”……

食客享用火鍋。 張浪 攝
劉樂的團隊原本運營一家設計公司,這家火鍋店本身也是“跨界”的產物。“年輕人對火鍋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他們不僅看中味道、食材,是否有趣也很重要。”劉樂說,為了吸引年輕人,火鍋店不僅設置了打碟專區,每月還會舉辦一次夜店音樂活動,屆時店內只提供簡單的食物、酒水,讓顧客體驗在火鍋店蹦迪。

紙巾、餐架都被做成了黑膠唱片樣式。 賀劭清 攝
作為互聯網世界的“原住民”,不少“Z世代”用餐前習慣拍照、“讓手機先吃”。為此,不少火鍋品牌在儀式感、參與感下足功夫:海底撈打造“史上最不務正業火鍋公眾號”,教顧客“對暗號”、DIY鍋底菜品;小龍坎火鍋從裝修、菜品到包間名都引入“國潮元素”;電臺巷火鍋與好利來聯名,推出紅糖糍粑味芝士蛋糕……
在四川大學大三學生王晴晴看來,對食物拍照后修圖上傳到網絡社交平臺,是“Z世代”向外界展示自己生活的重要途徑,大家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在快節奏的生活里留下痕跡。“對我而言,如何通過網絡尋找到物美價廉的餐廳是最重要的,如果同等價位下能獲得不同的體驗就更棒了。”

酒吧主題火鍋。 四川省火鍋協會供圖。
熬夜的同時積極養生,是“Z世代”另一大屬性,這也給予了不同口味的火鍋搶占消費賽道的可能。成都一家主打極簡風的“簡單小火鍋”在牛油麻辣、青花椒牛油之外,推出了松茸菌菇雞湯、番茄湯、花膠湯等多種口味。“年輕人對火鍋飲品、小吃的追求也是要既好看、又健康,在我們火鍋店備注無糖、少糖的,幾乎都是年輕人。”“簡單小火鍋”創始人雷英介紹。
一些火鍋店則瞄準“Z世代”中的單身群體。在成都知名“網紅”美食街建設路眾多店鋪中,一家人均消費不足30元人民幣的迷你火鍋店受到附近青年學子的垂青,單人桌、小鍋具和單人套餐是這家火鍋店特色。這種看似“背離”火鍋社交屬性的嘗試“意外”收獲了一批喜歡獨處的年輕人的簇擁。“有人喜歡熱鬧,也有人喜歡獨處,但無論如何,人們都能不費力地找到滿足自己個性的火鍋店,我認為這是當下餐飲市場的一種進步。”電子科技大學學生潘若泉表示。
迷你火鍋店。 單鵬 攝
四川省火鍋協會執行會長嚴龍分析稱,當前“Z世代”已成為火鍋消費的主力軍,為了解年輕一代的消費習慣與消費實力,不少火鍋店正利用大數據“接近”這批年輕人,并基于分析結果調整經營策略。“隨著主題火鍋涌現,火鍋店在不斷變革,市場逐漸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不再千店一面、千店一味。”
同時,嚴龍也指出,不論是酒吧主題火鍋還是音樂主題火鍋,歸根結底都要經受市場的檢驗與選擇。“火鍋店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獵奇心理,還要注重質量把關,努力在市場上沉淀下來。”
“由于成長于不同社會環境和時期,每一代際都會涌現出新的消費偏好和消費模式,‘Z世代’并不例外,數字原住民、身份認同和圈層意識、個性化、價值多元、自我表達都是這一代消費者的顯著特征。”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王祎表示,當前中國餐飲行業不應只是在產品元素上迎合年輕人偏好,而需要圍繞品牌構建、產品體系設計、營銷運營甚至是供應鏈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性調整。
在王祎看來,看似一代人的消費偏好轉變,實際反映的是數字經濟時代變革性的轉向,企業運營從產品中心轉向消費者中心,滿足的需求從基本層次轉向多樣化價值和用戶體驗,價值構成從產品功能擴展到文化、情感、創意,客戶關系從單向銷售到互動式參與。火鍋企業乃至整個餐飲行業,不妨以消費端需求作為驅動力,自我實現“Z世代”的華麗轉身。(完)